如何治疗白癜风快 http://pf.39.net/bdfyy/bdfhl/220321/10467309.html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Невский,生年5月13日~卒于年11月14日(42岁)。从年到,他先后三次担任诺夫哥罗德大公,年就任基辅大公,年被授予弗拉基米尔的伟大王子称号,成为东正教册封的第一位圣徒。他身处俄罗斯民族跌入谷底的年代,在42岁的生命中完成了一系列维护国家民族统一,三次抗击外敌侵略而且都成功的壮举。年伟大的卫国战争中,他被斯大林钦定为俄罗斯民族英雄,成了这个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亚历山大他爹雅罗斯拉夫II是基辅和诺夫哥罗德的统治者,但因为自己次子的身份,按理说他是无缘成为统治者的,但是和历史上很多开了金手指的伟大的君主一样,因为种种关系,15岁那年,他应诺夫哥罗德共和国之邀担任大公。他到任后,诺夫哥罗德议会给他的第一个新手任务就是抵御瑞典和北方十字军的侵略。

涅瓦河之战(BattleoftheNeva)

瑞典人觊觎涅瓦河河口地区已经很久了,你问我为什么瑞典人这么想得到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河口?因为赚钱啊……此地为诺夫哥罗德-波罗的海的重要出海口,也是瓦兰吉人到希腊人贸易路线北部最重要的地区。如果能将此地收入囊中,不仅会是一大笔贸易收入,还可以在东欧建立瑞典的第一个落脚点,成为以后瑞典扩大在东欧势力的跳板。

瑞典人也不傻,基辅罗斯强大的时候他按兵不动,现在蒙古大举入侵,东部的基辅罗斯诸国投降的投降灭亡的灭亡,现在就是进军的最佳时机!

亚历山大得知瑞典人带着一大票小弟(挪威、芬兰、条顿)气势汹汹的进军,他赶紧率部前去拦截,双方在涅瓦河和伊若拉河交汇的地方对峙。那么我们后人是怎么知道涅瓦河之战的呢?还是要归功于诺夫哥罗德当时有人把这场战斗记载到本国编年史里了。原文我就不放了,这里只放译文:

唉呀妈呀,瑞典人、芬兰人和条顿人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过来了,他们现在驻扎在涅瓦河附近。他们的目的就是抢走我们所有的土地!神啊,你是仁慈的,请庇护我们!我们抢在敌人之前抵达拉多加湖集结军队,亚历山大非常果断,他要在诺夫哥罗德和拉多加地区百姓和圣·索菲亚的帮助下痛击来敌!最终瑞典人大败,丢下了无数具尸体后逃回大海,而我们这一边只损失了20人甚至更少!亚历山大大公保护了诺夫哥罗德和拉多加湖的百姓,上帝和索菲亚保佑我们!

这是一场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战斗,瑞典人集结了约5,大军,而亚历山大这边只有1,多人。但他不待全部人马到齐,通过认真的战前分析和对敌人位置的把握,在7月15日这天,趁着大雾弥漫开始隐蔽的急行军。事实证明,瑞典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经过急促和激烈的战斗,瑞典人终于崩溃,亚历山大取得完胜,自身损失极少。也就是这场战斗后,他被授予了涅夫斯基的称号,他的本名是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

涅瓦河之战后,亚历山大的威望与日俱增,但与之对应的是诺夫哥罗德议会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和趋于提防。议会开始给他各种使绊子,明里暗里排挤他,后来亚历山大实在待不下去,只能选择离开诺夫哥罗德。

楚德湖之战(BattleontheIce)

涅瓦河的惨痛失败让瑞典人默默的放弃了染指东欧的想法,但却激起了另一个强大军事集团的战斗欲望,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条顿骑士团。彼时的条顿骑士团正处在事业上升期,此时的北方十字军已经在波兰北部和立陶宛东北部站稳了脚跟,急需扩张领土增进实力。

以讨伐异教徒的名义对外扩张就成了他们当下的事业重心,然而早在10世纪末,伟大的弗拉基米尔就已经确立基督教为基辅罗斯的国教。因此,条顿骑士团对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进攻连讨伐异教徒的遮羞布都没有,变成了赤裸裸的武力侵略。

年对东斯拉夫人民来说是漫长而严酷的,南方基辅罗斯已经宣告灭亡,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被迫对蒙古人俯首称臣,刚刚打败了北欧侵略者,又要面临日耳曼人的进击。(这个剧本怎么有点熟悉......)在当年8月~11月之间,条顿骑士团挥师东进,大举入侵诺夫哥罗德共和国,骑士团很快占领了普斯科夫(Pskov)、伊佐保克(Izborsk)和柯波里(Koporye)。

彼时骑士团军队的领导者是多日帕特的赫尔曼(HermannofDorpat),在他的带领下骑士团一路势如破竹击败了许多抵抗的军队,一度进攻到距离诺夫哥罗德城只有35KM处。此时的亚历山大还在家里吃火锅,诺夫哥罗德城内的贵族和议会急得火烧眉毛,不得不拉下脸来重新请亚历山大出山抗击侵略者。后者也不啰嗦,开始迅速集结军队,向前线进发,双方主力最终在楚德湖东岸对峙。

年的春天非常寒冷,鹅毛大雪打着旋砸在人的脸上,锋利得似乎要割破皮肤。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营帐中的灯光在这雪夜中犹如一只小小的萤火虫。营帐厚重的羊皮帷幔被一只粗糙的手拉开,一个男人缓缓走出,他将两杯热酒递给门前站岗的士兵,后者连连表示感激,男人带着疲惫的笑意摆了摆手。

二十一岁的亚历山大和随从策马离开营帐一路西行,很快抵达了楚德湖的东岸。他若有所思的遥望对岸依稀可见的营火光亮沉默不语,少顷,亚历山大弯腰捡起一块石头,他抡圆了臂膀,将石头重重砸向湖面。

小小的闷响很快淹没在呜咽凄厉的风雪中。

随后雪停了,借着皎洁的月光,亚历山大纵马四处骑行,他认真的观察着湖面和岸边的地形,思考着第二天的战斗策略。直到东方露出鱼肚白,他才匆匆赶回军营。

年4月5日的清晨,亚历山大最终决定将战场选在结冰冻硬的楚德湖上。士兵们在营帐中做着最后的战斗准备,骑兵抱着一捆捆草料前往马厩,有的人拿出磨刀石将自己的剑、战刀和手斧磨的越发锋利,有的战士在给月刃斧上油,锁子甲和鳞片甲窸窸窣窣的噪音和窃窃私语充斥耳畔,还有许多人拿出简陋的十字架默默祈祷。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穿着一身鳞片甲,骑着马缓缓在冰湖上踱步前进,在他身后是约5,个沉稳的呼吸声。诺夫哥罗德这边的军队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亚历山大本人的1,个征召士兵,再加上诺夫哥罗德支援的2,步兵,1,名芬兰和当地乌戈尔部落(古斯拉夫部落)的援军,外加名携带弓箭的混编骑兵。对面的利沃尼亚·条顿骑士团联军保守估计约有2,人,由名重装骑士和1,个步兵组成。

诺夫哥罗德的步兵主力列成几排处在中军的位置,亚历山大一声令下,他们将手中的盾牌重重的插在冰面上形成盾墙,锋利的长矛在缝隙中伸出。随着一阵沉闷的号角声,条顿联军的骑士们开始催马前进,渐渐的增加速度,从小跑转到疾驰,到策马狂奔,条顿骑士们雪白的披风在风中狂乱的飞舞,步兵也紧随其后向前进攻。

因父之名!上帝的旨意!

条顿骑士的冲锋势不可挡,就像是在雪地里撒了一泡尿,极快的速度和长长的骑枪给了第一排的长矛手以可怕的打击。但他们没有退却,第二排的步兵发一声喊,又顶了上去,侧后方弓箭手也一刻不停的向骑士们抛洒致命的箭雨。骑士们眼见无法扩大战果,只得向后撤退,给步兵主力让出道路。

骑士前脚刚走,后脚步兵就到了,双方主力纠缠在一起激烈拼杀了两个多小时,此时双方的都已打的筋疲力竭,但都咬牙坚持着,青白色的冰面被血水浸的绯红。亚历山大顶着巨大压力咬牙坚持指挥,当他眼见敌人最后一个后备兵都投入作战后,便马上下令己方预备队和骑兵向冰湖两翼迂回,以求达到合围歼灭敌人的目的。

玩过《全面战争》的人应该了解,两支旗鼓相当的部队打到没有体力的时候,谁的背后先遭到袭击,哪怕是最轻微的袭击,都会对士气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当条顿联军绝望的发现自己退路已被封死后,恐慌如瘟疫般席卷了战场,胜负已然分晓。战斗结束后,只有极少数的日耳曼人得以逃脱,大部分都战死了。《诺夫哥罗德纪年史》记载,至少有位条顿骑士阵亡,50人被俘,剩下的被杀者不计其数,而亚历山大这边只损失了20人。

之后,亚历山大率军反攻,一路将失地尽数收回才班师回国。

冰湖之战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此战的胜利拯救了风雨飘摇中的东斯拉夫民族的最后一个文明硕果。北方十字军从此停止向东扩张,并且与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划分了边界线。在后世,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楚德湖之战的事迹也在激励俄罗斯民族在面对强敌入侵时的不屈精神,尤其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同样是抗击日耳曼侵略者的亚历山大形象成为了战争胜利的信心与希望。

解决了西边的强敌后,亚历山大必须面对更加严峻的,来自东方的威胁。当蒙古人的使者趾高气扬的来到他眼前时,亚历山大选择低下头颅,向蒙古人表示臣服和效忠。而他换来的则是自己在诺夫哥罗德更加稳定的政治局面,还有就是国家自身的安全。为表示诚意,他亲自前去觐见拔都汗,表示了自己的恭顺。后来,亚历山大的弟弟触怒了大汗,他赶紧前去当和事佬,用巧妙的礼物和外交辞令化解了又一场血雨腥风。甚至在年,他也毫不犹豫地向本国任何反抗蒙古人的起义运动举起屠刀。

许多后世认为亚历山大对蒙古人的谄媚态度是可鄙的,是耻辱的卑躬屈膝。但在我看来,亚历山大没有让自己的国家毁于战火,让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在蒙古人的威胁下和平的留存了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许多人认为亚历山大的行为是投降主义,但我认为这是需要就事论事的,虽然理论上诺夫哥罗德成了蒙古的藩属,但实际上蒙古人给了他们极高的自治力。除了隔三差五有蒙古使节来收取贡赋,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变化。蒙古人没有要把他们亡国灭种,这个事实,我相信亚历山大是了解的。)

年底,亚历山大从金帐汗国处办事回国后,没几天就病倒了,在11月12日去世。随后,他被安葬在弗拉基米尔城的教堂内。年,他被东正教牧首封圣。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第二个儿子迪米特里·亚历山大成为了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领袖。他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丹尼尔·亚历山大德罗维奇得到了一块在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边境地区一个并不起眼的封地,这块默默无闻的小城的名字就是——莫斯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jd/10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