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月小胡子元首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空前绝后的“巴巴罗萨”行动。德国与仆从国军队在战争初期取得辉煌战果,兵锋直指莫斯科,而在进攻莫斯科之前列宁格勒已经被围。

德军统帅部考虑到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等因素,将列宁格勒定为首要目标之一。早在年12月8日,希特勒正式发布进攻苏联的第21号指令,并以“巴巴罗萨”作为作战计划的代号。希特勒限令勒布务必在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宁格勒。

按照小胡子的剧本,年6月22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勒布元帅指挥下,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可夫、列宁格勒方向实施进攻。6月26日,第8装甲师攻占了陶格夫匹尔斯城。7月1日,德军占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7月4日,德军突破苏军在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边界的防线,接着又于7月9日占领了苏军弃守的普斯科夫。苏军西北方向部队奉命坚守列宁格勒,钳制和消耗德军兵力,以减轻莫斯科方向的压力,待机反攻。

谁也没想到列宁格勒围城战会持续那么久,久到希特勒怀疑人生,年7月10日,德军主力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向卢加和诺夫哥罗德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部分兵力从拉脱维亚向爱沙尼亚实施辅助突击;芬军从拉多加湖以北向苏军卡累利阿防线发起进攻,受到顽强阻截。7月19日,希特勒发布第33号训令,命令中央集团军群的霍特第3装甲兵团向北转进,切断列宁格勒-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协助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7月21日,德芬军队仍没有攻下列宁格勒,希特勒限令7月21日前拿下列宁格勒的计划破产。

随后德芬军队改变策略,陆续切断了列宁格勒的对外交通线,9月11日,德军从赤卫军城以西攻入乌里茨克地域。同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任命朱可夫大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以卡累利阿地峡一部兵力增援最受威胁的地段,从海军抽调人员上陆作战,并以民兵补充预备队。

16日,德军攻占了列宁格勒以南18千米的普希城。19日,德军炮兵连续轰击列宁格勒17个小时,出动近架次飞机对该城进行了6个波次的轰炸。然而,列宁格勒军民顶住了德军猛烈攻击。年9月24日,希特勒下令取消进攻,9月底,德军装甲兵力调往莫斯科方向,苏军以顽强防御阻止了德军进攻,战事趋于胶着。

10月2日,芬军占领彼得罗扎沃茨克,尔后沿摩尔曼斯克铁路北上。16日,德军向季赫温、基里希和小维舍拉方向发起进攻。22日,德军占领蒙海峡群岛。11月8日,德军占领季赫温,切断苏军向拉多加湖运送物资的唯一铁路干线。11月22日,苏军在拉多加湖开辟冰上运输线,并成为列宁格勒的“生命线”(经该线向列宁格勒输送物资36万余吨、兵力6个师又1个旅,后送居民近54万人)。

之后战事陷入胶着,由此开始了一系列人间惨剧,

年7月,工人每天可以获得克面包,家属可以获得克。

年11月底,工人剩下一天克面包,其他人只剩下克。

年11月,开始出现饥饿导致的死亡,仅仅一个月已经造成人死亡。

12月止,已经造成50人饥饿而死,而随之来临的冬季更加加剧了困境。苏联诗人吉洪诺夫这样描写被围的列宁格勒:“灯火管制下的座座大楼,犹如预示着不详的噩梦。列宁格勒铁灰色的夜晚,到处是戒严带来的寂静。但寂静骤然被战斗代替,警报号召人们英勇上阵。炮弹在涅瓦河上空呼啸,座座桥梁被烈火吞噬”。

年初,每天都会有0人因为饥饿死亡,有时候甚至会达到人。

非工作人员已经没有口粮配额。

所有的家具和可燃烧的木栅栏已经全部充当燃料,但列宁格勒人民始终没有在国家森林区砍伐一棵树。

在旷日持久地围困中苏联军民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列宁格勒植物研究所一共有28位研究人员因为饥饿而死,但数吨稻米和土豆育种标本全部完好无损。

年夏季,保卫列宁格勒的战役仍旧在继续,持续一年多的战争让列宁格勒陷入了极度困难的境地。最大的危机来自“吃的问题”——由于德军彻底封锁了列宁格勒,苏军只有在隆冬时节才有机会从封冻的湖面上秘密地运一点物资进去。曾经繁华热闹的列宁格勒,此时却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人间炼狱——仅仅在这一年时间里,就有43万人死于饥饿。

正在生产的工人,饿死在了机床旁,指挥交通的民警,饿死在了岗亭里,正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医生,饿死在手术台前,饥饿、疾病、寒冷威胁着列宁格勒的保卫者。希特勒宣称:“我军的目的在于包围这个城市,用炮击和连续不断的空中轰炸,把它夷为平地。把这个城市接管过来的任何要求,将不预考虑,因为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应他们食物的问题,不能由我们也不应该由我们解决。在一场争取生存的战争中,我们对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连一部分也不想保留。”

苏联人民在工作,与红军一起争取最后的胜利

在年1到2月份期间,城内平均每天有到名居民死亡。为了活命,列宁格勒的人们先是吃树皮,然后是野草,连坟地里的野花也吃完了,甚至连宠物、老鼠和雀鸟也没有放过。总之,人们饿极了,只要能吃的都不会放过,以至于最后城内出现人类同类相食的情况,列宁格勒警察因而组成一个特别师以阻止人类同类相食的情况发生,简直就是人间炼狱。

饥饿与死亡笼罩着这座城市,在风雨飘摇中那什么来安抚民众提升士气呢?物资极度匮乏,那就更要抓精神文明建设了。想法很好,等你看到大名鼎鼎的列宁格勒广播乐团还有几颗苗就知道想多了。列宁格勒广播乐团本来有40名成员,但到了年的夏季,留在城里的只有15人——其他的人要么已经死于轰炸和饥饿,要么已经到前线打仗去了。而在这个时候一个注定要在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地演出任务这时找上了这个命途多舛的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

年6月22日,肖斯塔科维奇就报名参军,但被拒绝。肖斯塔科维奇随家人撤离到陪读古比雪夫(kuibyshev)于是他加入了民兵,到城外挖战壕,还作为消防队员在屋顶执勤。不久,前线就传来老家列宁格勒被围的消息。德军用门大炮、门迫击炮、多架飞机开始进攻列宁格勒。这时肖斯塔科维奇正在创作《第七交响曲》。年12月27日肖斯塔科维奇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完成了这部作品,这部作品的创作大部分都是在防空洞中进行的。他后来回忆说:“音乐以不可遏制的速度从我的脑海中迸射出来”。年3月5日《第七交响曲》在古比雪夫首演,同年3月29日又在莫斯科演奏了这部作品,他在电台发表讲话,“我的全部工作和生活都与列宁格勒共存亡!”并把这部作品献给了列宁格勒和英勇战斗的所有战士们。《第七交响曲》的总谱同时还用微焦相机拍成照片,空运到美国和英国。年6月22日和年7月19日在伦敦和纽约举行了海外公演,引起轰动。

年7月,《第七交响曲》的总谱被一架运送药品的军用飞机空投到列宁格勒。和其他的交响乐不同,肖斯塔科维奇的曲子要求的乐团规模比正常乐团要大得多,至少也要人来表演。为了演奏这首乐曲,街道上贴出布告,让城市中所有音乐家立即向广播电台报到。他们用尽一切办法帮助那些还剩一口气的音乐家来到电台,排练的乐手有些甚至是被担架抬进来的。。一位当时的组织者回忆说:“我们把他们从昏黑的公寓中找出来,他们瘦得多可怕!但当得知要演奏《列宁格勒交响曲》时,他们立即恢复了生机。当他们带着乐器来到冰冷的排练厅时,我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时,前线指挥部又将在前线作战的演奏家抽调回来补充入乐队。就这样列宁格勒广播交响乐团与临时拼凑的80人乐队承担起这场意义非凡的首演任务。其中仅有一人是自己走到报名地的,其他的都因长期营养不良,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需要搀扶或者借助拐杖才能行动。

年3月,乐团开始了第一次排练。整场排练预期要三个小时,但仅仅进行了十五分钟就被迫中止了——三十名乐手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虚脱倒地——第一小提琴手已经生命垂危,鼓手则倒在了前往音乐厅的路上,圆号手也只剩一口气了——尽管列宁格勒人民捐赠了许多物资,但最后,仍然有三名乐手在排练过程中去世。为了让排练顺利进行,政府随后向乐团成员发出非常有限的面包补贴。

埃里阿斯伯格

在一次排练中,小号手因为过于虚弱无法演奏,指挥家埃里阿斯伯格也没有因此妥协,他不断重复:“你可以做到的!”,最后小号手以双膝跪地的姿势勉强完成乐段的演奏;而在另外一次排练中,一位演奏员迟到,理由是他在早上要参加妻子的葬礼,指挥家同样没有因此接受乐手的解释,宣布取消他的面包补助:“即便是你们的丈夫或妻子去世,你也必须保证每天早上10点来到排练现场。”唯一可以缺席的理由,就是履行军队或城市守卫职责的团员。在经过无数困难之后,年8月6日,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乐队终于勉强能把整首曲子演奏一遍了。

年8月9日希特勒原本预计的德军攻入列宁格勒的日子,围攻列宁格勒的德军突然受到了来自苏联红军的猛烈炮击,四面八方的苏军炮兵阵地都在开火,极速射出的0枚重磅炮弹瞬间瘫痪了德军的炮兵。硝烟散去,残存的德军从掩体中鱼贯而出。他们本以为炮击是苏军反攻前的火力准备,但炮击停止后,却并没有苏军士兵朝他们杀来。

德军不会想到,猛烈炮击是为了防止德军炮击音乐厅并保证演出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正常进行,就在这的短暂寂静之中,他们突然听到空气中传来的悠扬旋律——列宁格勒音乐厅外架设的高音喇叭正播放着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传世名作《第七交响乐》。这部深刻表现人民对法西斯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的正义之声,便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奏响了。人们从街上、从掩体里、从住所里聚集到广播扩音器前,以极大的热情倾听着这英雄的乐章,第七交响曲响彻了列宁格勒的上空!同时,演出实况通过广播送到前线播放,鼓舞了战士的士气。当天,一个德国军官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永远无法拿下列宁格勒,因为这里的人们不可战胜。

《第七交响曲》被视为反法西斯巨作,战场上广播里激昂的旋律和莫斯科列维坦那充满磁性的声音一起并列元首的噩梦之源,肖斯塔科维奇戴着钢盔的侧影登上了年7月的《时代周刊》,当时他几乎是唯一可以被苏联和西方同时接受的形象,一个跨越意识形态壁垒的反法西斯旗帜。它极大地鼓舞了列宁格勒军民同仇敌忾、顽强战斗的必胜信念。《第七交响曲》向世人昭示这座彼得大帝建立的城市,红色苏维埃的摇篮没有被法西斯压垮,这座英雄的城市没有停止运行,工厂还在为前线生产武器,基洛夫工厂距离德军前锋仅14公里,工人们依然24小时不停的工作,工人们直接在工厂的围墙上掏出射击口,用未组装完成的KV-1坦克轰击德军。

组装波波德冲锋枪的小女孩战时9岁的孩子都参与其中

年1月27日,苏军打通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线,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在祝捷大会上庄严宣布:“列宁格勒城现在已经从敌人的包围中,从敌人的野蛮炮击中获得了彻底解放。”列宁格勒人民终于取得了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当天,列宁格勒以20响礼炮庆祝这一伟大胜利。1月27日,为列宁格勒解放日,被俄罗斯联邦政府设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8月9日起,苏德战线稳定在库达姆古巴、库奥利斯马、皮特基亚兰塔一线,列宁格勒会战结束。

进入列宁格勒的德军(已俘)

曼纳海姆与希特勒

苏联人从年6月份一直坚持抵抗到了年8月份,大概天的时间,德军始终无法攻克列宁格勒。希特勒没能夺取列宁格勒,这源于苏联人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战。苏联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们在拉多加湖开辟了“水上生命线”。苏联人通过这条生命线来维持列宁格勒城内的人员和物资补给,来抵挡德军一次次攻势。

英国的《旗帜晚报》也发出这样的称颂:“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抗。”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也因为其在战争中的特殊意义被世人称为“列宁格勒交响曲”成为他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为他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年后,他定居莫斯科,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担任作曲系教授。

第七交响曲手稿

年,列宁格勒政府曾经打算召集当年参演的80人,再进行一次“伟大的演出”,并计划,如果当年的乐手已经不在人世了,就往他/她原先的位置放一束鲜花。结果——所有乐手的位置上,都是鲜花......他们已经全部为国捐躯。

苏联导演哈尔·阿格拉年科(ZakharAgranenko)曾在年将这一振奋人心的故事搬上银幕,年德国也制作过同名纪录片,并在CCTV纪录片频道播放过。年,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科特(AlexanderKott)又再次将这一故事拍成8集迷你剧《第七交响曲》(СЕДЬМАЯСИМФОНИЯ),该剧已于11月8日起在俄罗斯电视台Russia-1频道播出。我们经常在电影中听到的鬼子进村的背景音乐就是选自《第七交响曲》。

年8集迷你剧《第七交响曲》(СЕДЬМАЯСИМФОНИЯ)

哦,差点忘了,一位在战斗中腿部落下残疾的苏联水兵回到列宁格勒的家中时发现市政工作人员正打算将他的爱妻抬走,工作人员认为女人已经饿死了,老兵直接用拐杖将人打跑,扛起妻子,经过抢救和一段时间的照料妻子恢复健康,几年后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名字叫弗拉基米尔·普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jd/1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