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列宁格勒围城,872天的炼狱生
白癜风康复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20/5710919.html 二战前的列宁格勒街景 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保卫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最悲壮的一段历史,它从年9月8日一直持续到年1月27日,共计天。 在这段时间里,城市几乎与外界隔离,人们在缺乏食物与燃料的情况下长时间被战火包围,饥寒交迫外加兵临城下,百万居民因饥饿和寒冷引发的营养不良等症状死亡。 地图中间那一小块橘色就是被包围的列宁格勒,它被切断了与后方的联系,上方的北部湖泊为拉多加。 虽然在战争前,苏联政府已经预料到希特勒会对这座拥有苏联重工业半壁江山的城市痛下狠手,并迅速制定了撤退计划。 列宁格勒的市民们一边协助红军搭建防御工事,一边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准备,在年8月27日城市与外界铁路交通中断之前,已有近50万居民从这里撤离。 而留下来的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经苏联、俄罗斯两代画家之手,为人们真实地再现了那段苦不堪言却又神圣无比的岁月。 Leningradcitizen(in)BorisUgarov 列宁格勒公民在 这幅画作被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收藏。也成为围城期间最具象征性的市民形象代言人。 画家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鲍里斯·乌加罗夫出生于年,在二战期间他志愿加入民兵,成为一名炮手和机枪手。年复员后在列宁格勒学院学习绘画。 这幅画作用灰暗的色调来表现战争的恐怖与生存的艰难,衬托出无名女性的坚毅与美丽。作者曾说,她(画中女性)来自列宁格勒,她可能是一名医生、一名教师或者一名音乐家,但此刻,她是一名战士,城市的守护者。 AttheFieldofMars.VasilyKuchumov 火星区域(城市一个地区) 寒冷冬日下的普通街景,河面上有积雪覆盖的船只,远处的天空被燃烧弹映得发红,士兵们却不紧不慢地巡逻。 这边路面和防御工事被冻成了冰块。家里早已没了自来水的市民们只能到涅瓦河下游去取水然后自己用雪橇拉回来。人们没有慌张没有绝望,依旧坚守着自己的生活与岗位。 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骄傲,这里荟萃了斯拉夫文明最璀璨,最值得自豪的艺术、建筑、文化等等,也因此成为奉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纳粹最为仇视的地方。 在第一年的包围中,德军部署了架飞机对城市进行轰炸,顽强的苏联空军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抵抗。最后仅28架德国飞机突破防线到达列宁格勒上空,另有架被击落。 虽然炮火连天,但市内的军民却能有条不紊,其中的代价与坚守,都尽在不言中。 Childishmemories.BlockadeofLeningrad.IlyaGlazunov 童年记忆——列宁格勒围城 昏暗的烛火下,只有干干净净的白色餐盘说明着一切,趴在桌前的孩子已经饿得两眼深陷,有气无力了。躺在床上的亲人不知是睡了,还是病得已下不了床,一家人仿佛只能在寒冷与饥饿中默默等待死亡或战争的结束。 但画面左侧背着光的男性显然还没有放弃希望,他明显已经体力不支,背都直不起来了,但依旧弹着钢琴,鼓励家人记住世上仍旧有美好的事物存在着。 画家IlyaGlazunov出生于一个学者家庭,父母都是教师。他们以及画家的祖父母还有姑姑叔叔等都在列宁格勒围城期间去世。11岁的他后来被疏散到了外地。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进入列宾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这幅画,恐怕的确是他记忆中对父母最后的印象。 NevaEmbankmentneartheWinterPalace.VasilyKuchumov 冬宫旁的涅瓦河堤 与上面的《火星领域》为同一画家作品。士兵们井然有序地登上涅瓦河上的船只,街道上也是各行其道,左侧士兵整整齐齐列队前进。唯有画面正上方天空被炮火映得发亮。告诉观众们,前线就在不远方。 画面中这种无所畏惧,恐怕与法国导演美国电影的《兵临城下》中,士兵们仓皇上前线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OutoftheBlockadediary.PyotrBelousov 封锁日记 床上的亲人已经盖上了白布,从放在凳子上的餐具来看,死者应该经历了很长一段被护理的时间。地面上散落的书籍,暗示着燃料的短缺让这家人不得不对它们下了狠手。 面对亲人的死亡,画面中的女子已没有多少悲痛的表情,或许在这样缺食少药的情况下,死亡也成了一种解脱。 在战争期间,列宁格勒的居民们面临前后没有退路的状况:坚守→战争进行到什么地步他们一无所知,莫斯科方面也有意隐瞒怕他们失去希望。投降→德国人自己都物资供应紧张,不可能再养活这么大一座城市万市民,只会坚壁清野。 人们只能在无休止的炮击中煎熬,他们无处可去,唯有默默忍受。他们的精神面貌如同画面中的这位女子,麻木,或死亡。眼泪早已流干,但绝不会跪下。 Mother.Blockade.KonstantinRudakov 母亲 母亲温暖的怀抱和美丽的面庞,让孩子也变得无所畏惧。他们守着烛火在聊着天,虽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人们透过画面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希望,是不能用炮火封锁住的。 作者为苏联著名印象派画家康斯坦丁·卢德科夫。 Ladoga-RoadofLife.SolomonBoym 拉多加——生命线 画面中,民兵在寒风中挥舞着指挥旗,脸上带光地示意车辆继续前进,远处的防空灯时刻警惕着德军的飞机。所有人一边要小心来自天上的轰炸,一边还要小心来自冰面下的冰裂,但一切都是值得的,为了活下去,为了胜利。 虽然德军的包围战进行得十分彻底,成功地切断了通向列宁格勒的物资供给路线。但是苏军还是想方设法,通过冰封的拉多加湖面,建立了一条可以供电还可以进行物资运输的补给线。车辆拉进去物资,运出来市民,虽然能力有限,但还是为城市带来了希望。 BlockadeBread.NikitaTsytsin 封城面包 昏暗的灯光下,大家都饿得瘦骨嶙峋,面容憔悴。但看到秤上的食物,眼中又发出犀利的光芒。 这个“封城面包”是由燕麦和黑麦粉、以及未精炼过的麦芽混合烤制的,它又黑又苦,难以下咽。但就是这样的面包,普通市民每天也仅有克的供应量,工厂工人则为克,警察、消防员、政府官员为克。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大批的人因营养不良而饿死,根据各类数据统计,天里,市民死亡大致在60万~万之间,其中97%死因是饥饿。这个数字是汉堡、德累斯顿、东京、广岛和长崎的死亡数字加起来都无法比拟的。 Hunger.IlyaGlazunov 饥饿 堪比《农神食子》般惨绝人寰的景象,一个形同恶鬼的老太太,用她尖锐的牙齿狠狠地咬向自己的手指。她绝望而灰暗的表情中,仿佛想回忆一下吃东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人们看着画面,没有感到恐怖,只有悲哀和愤怒,这恐怕也是俄罗斯一代人整体的记忆。在难以计数的死亡人数里,50万市民死在了年的冬天。他们当中有人昨天还在工厂上班,第二天却只有信件到达:“亲爱的同志们,我不能再坚守岗位了,可以的话请照顾好我的家人。” 本作也是画家IlyaGlazunov的作品,他被誉为俄罗斯绘画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CruiserKirovisshooting.S.Boym 基洛夫舰响起炮声 画家捕捉战争的一个瞬间。航行在涅瓦河上的基洛夫巡洋舰开炮了。它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为前线提供火力支援,虽多次成为德军火力和空袭的“眼中钉”,但本着苏式武器“好使唤”的有点一直服役到了战争结束。 基洛夫舰是幸运的,但对于当时市内的人来说,当基洛夫舰开炮,必然是敌人发动了袭击。所以右下角的两个士兵加紧了脚步。而左下角拉着雪橇的市民却习以为常,只是扭头去看,也可能是肚子太饿,让他已无力快跑。 Blockade.YuriNeprintsev 封城 又一个市民以死亡的方式告别了这座城市,为他脱帽的人或许只是一个过路的陌生人,这每天都会发生上百上千起的情景,早已让很多人都视而不见。 但驻足下来的人,必然会保持着信念,说不定还会说着经典的俄式台词:“再见了朋友,我们会报仇的。” Why?AlexanderKharshak 为什么? 幼童无辜的双眼注视着观众,他有他的疑问,而观众也有观众的疑问,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或许只有当年那张叙利亚城市遭轰炸后,震撼了全世界的受伤男童正面照可以与这幅画面形成呼应了。他们都做错了什么?至于要使用这种赶尽杀绝的手段? 为什么过去了70年,人们依旧重复着同样的行为?没有从中学到任何经验教训? 在列宁格勒围城期间,儿童们十分活跃,这个孩子的哥哥姐姐们会积极收集各类金属和弹壳,帮忙盯梢德军的燃烧弹。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熊犊子”,别人都在躲轰炸,他们却逆向去灭火。无畏的孩子们,鼓舞着他们的父母长辈们。 TheBlockadeofLeningrad-Breakthrough,VladimirSerov,JosefSerebryanny,AnatolyKazantsev 年突破列宁格勒围城 列宁格勒守军迎来了穿着滑雪服的拉多加湖方面军,他们高兴地拥抱、亲吻,地上躺着僵硬的德国人尸体,看德国人这单薄的衣服,不知道是物资短缺还是已经被淳朴的百姓给再回收了。 画面描述了年1月18日,在朱可夫将军的“火星行动”指挥下,德国人被赶出了城市东部的什利塞尔堡镇周围,闪亮登场的喀秋莎火箭炮进行了长达2个半小时的大规模炮击,从四面八方粉碎德军防线。 城市西侧,苏军越过冰冻的涅瓦河突破德军防线,滑雪部队从北部“生命线”拉多加湖进攻,最终与列宁格勒的苏军胜利会师。 此次进攻代价高昂,苏军共人伤亡,但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也夺回了重要的铁路枢纽。 SaluteofJanuary27,.AlexeyPakhomov 向年1月27日致敬 虽然年就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真正解除围城,还是在那一年之后。 年1月苏军发动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攻势,万的苏军以及门火炮。 又是一场“斯大林管风琴”的大型户外连续演出,让列宁格勒的市民以为来了5级以上地震。这是为敌人送终的炮声。在这炮声过后,就是胜利的礼炮了! 1月27日,这座城市终于迎来了他们的解放日,百万平民、50万士兵的死亡,换来了最后的胜利。人们一边欢呼一边痛哭,他们为胜利而喜悦,又为活下来而内疚。 “为什么我还活着?如果我少吃一点,说不定他们就不会死了!”很多伤痛依旧会在漫长的岁月里如影随形地难以摆脱。但在1月27日这一天,他们就是要庆祝,因为胜利属于生者,也属于死者。 15张绘画,不足以完全展示列宁格勒的伟大,即使今天他已经恢复了原来的名称,再度重归一代帝王的光环下。 但这些画作让我们记住,当它叫“列宁格勒”的时候,它曾是多么的光荣与不同凡响。 参考资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jd/10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世界杯经济各国球迷要花多少钱才能现场看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