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不长命
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弄了个历史上有名的“云台二十八将”,妥妥的武将天团。 但当时有人认为,这份名单并不是尽善尽美,它至少缺一位名将。 01 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马服君赵奢。 (赵奢后人有一部分以“马服君”的马为姓) 马援年轻的时候做过督邮,负责押送囚犯。 正值西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囚犯队伍里难免有几个误判的。 对此,马援做出了和汉高祖刘邦一样的决定:他私自把囚犯们都放了! 马援就此也开启了自己的逃亡之路。 与刘邦在芒砀山落草不同的是,马援跑到了西北边境地区放马。 他的生意却越做越大,很快积聚了存粮数万斛,良马数千匹,成了北地知名的豪强地主。 而无论哪朝哪代,马匹都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 虽然西北盗贼遍地,烽火不断,但谁都不敢来碰马援这个硬茬子。 马援的名气有多大呢? 连篡汉自立的王莽都给他伸来了橄榄枝,直接任命他为新城尹,从一介白丁火箭式提拔成了地区一把手。 虽然王莽的新朝是个草台班子,但这也足够能让马援完成从地主到官僚阶层的华丽转身。 等到新朝灭亡后,马援继续逃到凉州避难。 当时割据凉州的隗嚣,对马援也是敬重有加,任命马援为绥德将军,让他为自己出谋划策。 02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称帝,建立东汉王朝。 蜀地的公孙述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 刘秀和公孙述的势力都大大强过隗嚣。 隗嚣为了图存自保,就派马援到公孙述那里探探风,毕竟蜀地北上就是凉州,公孙述想往外发展,第一个打的就是隗嚣。 马援跟公孙述是同乡,之前交情还不错。 马援以为这次老友相见,一定是亲切热情。 谁知公孙却述摆起了“皇帝”的架子,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 虽然公孙述以高官厚禄拉拢马援,但马援头也不回,就跑回了凉州。 劝说隗嚣:“公孙述乃井底之蛙,妄自尊大,属实是自守之贼,您既然不想(也不能)争霸天下,那不如直接全盘买入刘秀这只绩优股,肯定差不了。”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冬天,隗嚣终于下定决心,让马援带着效忠信去洛阳见刘秀。 03 一见面,刘秀就跟马援开起了玩笑: “我久闻您的大名,只恨无缘拜会,但听说你也实在辛苦,四处帮着隗嚣张罗,以至于现在才来见我。” 马援很聪明,回避了刘秀话中的讥讽之意,顺势给他出了一道考题: “当今这个世道,不仅明君能够选择能臣,臣子也可以选择明主。我跟公孙述是光腚的朋友,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受他指派前来洛阳行刺的?还这么放心大胆的见我?” 刘秀呵呵一笑:“你不是刺客,你只是个说客而已。” 不得不说,刘秀在收服人心方面很有一套,马援被刘秀的豁达气度所折服,也就掏了真心话: “天下混乱,盗贼四起,欺世盗名之人不可胜数。现在我见您恢宏大度,跟高祖一样,就知道您一定会一统天下。” 刘秀哈哈大笑,就让马援跟着自己一起南巡。 04 后来,马援要返回凉州跟隗嚣做工作报告,刘秀派自己的表哥名将来歙亲自护送,给足了面子,拉满了逼格。 马援回来之后对隗嚣进言: “我这次到洛阳......刘秀文武双全,天下无人可比......” 眼见倚为心腹的手下成了刘秀的小迷弟,隗嚣吃醋,问:“刘秀比高祖刘邦如何?” 马援当然知道是个坑,不往里跳:“不如高祖,高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刘秀是工作狂,只会,还不喜欢喝酒。” 隗嚣心里明白,马援这是变着法夸刘秀呢。 通过马援的两次出使,隗嚣也明白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了,便上表向刘秀称臣。为了表现诚意,还派马援领着大儿子隗恂去洛阳做了人质。 05 如此平静过了几年。 这期间,马援在老家关中地区搞起了屯田的工作,风吹麦浪,好不惬意。 但西北凉州方向却出事了。 隗嚣虽然向刘秀称臣,但手下人还是有些不服刘秀。 在部将王元等人的挑唆下,隗嚣的心又野了,开始计划和公孙述联合搞割据。 马援发现隗嚣即将反叛后,多次写信规劝隗嚣回头是岸。 隗嚣大发雷霆,认为马援背叛了自己,于建武七年(公元31年)正式叛汉。 隗嚣反了,马援没跟他一起反,而是给刘秀上疏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刘秀手下正好缺少深知隗嚣底细的能人,刘秀便给马援人马作为奇兵,主要工作是联络隗嚣的部将,对他们进行分化瓦解。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亲率大军讨伐隗嚣。 军队到达漆县之后,部分将领认为前路不明,如果轻易深入,难免会吃败仗。 刘秀自己也游移不定,急忙和马援商量。 在马援看来,隗嚣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 马援让兵士取来一袋米,简易堆成陇西的山川谷壑,标出汉军各路部队应该进攻的方向,对敌我形势分析得十分透彻。 刘秀喜形于色,随即指挥军队按照马援的策略进军。 大军势如破竹,一举荡平凉州。 隗嚣最终在冀城病饿而死。 马援一战成名。 (这就是现代军事沙盘的原型,千年后仍然大行其道。) 平定隗嚣之后,马援先被封为太中大夫,再升为陇西太守。 马援也深感于刘秀对自己的信任,在他的大力经营下,陇西农业迅速发展了起来,百姓安居乐业。 东汉控制了陇右,也就在随后对公孙述的战争中占据了上风,加快了一统天下的步伐。 06 在陇西太守任上干了六年多,马援被召回。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二月,交趾(今越南)土酋长征侧和妹妹征贰,因为和朝廷派驻的交趾太守苏定不和,于是起兵反汉。 迅速攻占65座城池,征侧自立为王。 刘秀当然不能忍,便拜马援为伏波将军,略定交趾。 东汉时期的交趾和现在大不一样,疫瘴毒虫肆虐不止。 马援率领水陆大军沿着海岸线前进,又逢山开道一千余里,用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彻底平息了叛乱。 伏波将军之名威震南疆,被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在现在的两广地区,很多地方都称马援为“伏波大神”,建有供奉马援的祠庙。 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马援不是单纯以一个征服者的身份进入交趾的。 汉军军纪严明,宁可晚上在野地里过夜,也不能进村骚扰百姓,甚至连补充水源都不准从百姓的井里挑,违者立斩。 同时,马援沿路修缮城郭,又给当地修凿水渠,用以灌溉庄稼,还无偿传授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 是真正想把他们和中原融为一体。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时年58岁的马援微笑着挥手告别了交趾百姓。 临走时,还特地带了一车薏苡。 因为马援发现薏苡可以对抗瘴气,就把薏苡带回洛阳试种,后来大获成功。 07 这个时候的马援,已然到了快退休的年龄。 但他依然闲不下来。 因为东汉的北部边境还是不太平,这让马援忧心忡忡。 一天,马援在和好友孟冀聊天时,大义凛然的说: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这就是成语“马革裹尸”的由来。 马援说到做到,仅仅在京城待了三个月,就再次挂帅出征,分别在雁门、代郡、上谷等地多次击败匈奴、乌桓。 打到后来,乌桓骑兵只要看见马援的旗帜,便尽皆散去,能跑多远跑多远。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荆州武陵的五溪蛮发生暴动,官军多次镇压无果,62岁的马援再次请命领兵征剿。 马援战场经验丰富,平定五溪蛮本来不是什么难事。 但意外发生了—— 大军到达下隽(今湖北境内)时,因为进军路线的问题,马援和部下耿舒产生了分歧。 从下隽通往武陵蛮有两条路可走:一路走壶头山,路程较近,但比较难走;一路走充城,路好走一些,但是要走远路。 耿舒主张走充城,马援认为这样行军没有突然性,等大军赶到,武陵蛮早就做好准备了,不利于攻击。 08 按理,耿舒是没有资格也没有胆量跟主将马援叫板的。 而耿舒之所以敢这么做,主要来自于他的身份。 耿舒的亲哥哥是好畤侯耿弇,官封建威大将军,每战必克,刘秀把耿弇当成自己的韩信,妥妥的大红人。 马援为了团结下属,并没有搞一言堂,把两种意见都报告给了刘秀。 虽然刘秀同意了马援的方案,但公文一来一回拖了不少时间,壶头山地区涨水,路更难走了。 此时又正值盛夏酷暑,很多士兵都热死了。 马援本人也不幸染病,汉军陷入了困境。 而耿舒一直为朝廷没有采用自己的意见而迁怒于马援,就将前线的情况添油加醋,报告给了耿弇。 耿弇并不了解前线的真实情况,而且当时的损失的确很大,于是他就相信了弟弟的话,并奏报给刘秀。 刘秀当即派女婿,虎贲中郎将梁松,前去调查。 这就彻底说不清了。 因为梁松之前和马援是有过节的,一直想逮机会治马援。 09 更关键的是,在梁松赶到马援军中之前,马援就重病逝世了(前49年)。 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最后的调查结果,自然成了耿舒和梁松上下嘴唇一翻的事。 刘秀得到报告,大发雷霆,下令收回马援的新息侯印绶,贬为庶民。 就这,梁松还要追着再咬马援一口。 他串通马援的前部下马武、侯昱等人,联名上书,状告马援贪污受贿。 证据是:马援南征交趾的时候,曾搜刮一车“珠宝”回来。 其实就是那一车薏苡。 但梁松封锁了所有上达天听的渠道。 马家人申冤无门。 10 等马援的遗体被运回洛阳后,葬礼也无人前来吊唁。 大家都唯恐牵连自己。 马家人也不敢公开安葬,草草掩埋。 马援当初“马革裹尸”的誓言,最终以一种惨烈的方式实现了。 最后还是马援的同乡云阳令朱勃冒死上疏,力陈马援的功劳,刘秀才慢慢不生气了,但他也没为马援平反。 直到建初三年(公元78年),汉章帝刘炟才下诏追授马援为“忠成侯”。 此时距离马援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29年。 自古英雄无好死,历史的演进总是令人惆怅不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jd/11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秋虫文丛老丘的自述下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刘邦四十几岁才开始有出息这和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