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名称的起源问题是古罗斯国家形成问题的焦点,因为它关系到古罗斯国家的建立者究竟是外来的斯堪的纳维亚“罗斯人”还是本土南俄斯拉夫“罗斯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对于“罗斯”名称的起源,一些语言学家认为,“罗斯”名称与北方土地有关,后来从那里再传到南方;从辞源学的角度来看,“罗斯”(pyc)这个词起源于芬兰语或者瑞與语,与芬兰语单词“Ruotsi”接近,而后者又出自于瑞典语“Rod(桨手)。这种观点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当然还有一些俄国学者坚持“罗斯”(Pycb)起源于南俄洛斯河”(pcs)的观点,或认为它起源于拜占庭作家所记载的黑海沿岸的“洛斯人”(ponPOC),但这些说法遭到了一些俄罗斯语言学家的反对。他们证明,在俄语的历史发展中不可能产生从字母“。”到“y”的逆转。俄罗斯作家B.奇维利欣(~?)曾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假说。他在随笔《回忆》中指出,在东斯拉夫语中peKa(河流)包含了pyca一词的含义。古代东斯拉夫人的所有居民都分散在河流周围,因而他们的整个生活方式都与河流有关,这自然也就反映在其民俗、神衹和地名中。按他的说法,广义的民族名称“罗斯人”(pca)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住在河边的人”。

年,俄国历史学副博士..阿诺辛在俄罗斯科学院《历史问题》杂志上发表论文,对“罗斯”名称的起源问题提出了一个令人惊异的假说。他的假说认为,罗斯人(瓦良格人)既不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也不是来自南俄,而是来自诺夫哥罗德以南的伊尔门湖南岸,其本身就是北方的东斯拉夫人。阿诺辛的假说之所以令人惊异,是因为不管诺曼派还是绝大多数的反诺曼派,都认为或承认瓦良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人。

阿诺辛首先否定了诺曼说的基本论据:来到诺夫哥罗德的留里克仅仅是在涅斯托尔的编年史中有记载,而在斯堪的纳维亚没有任何材料能说明留里克其人;留里克的兄弟西纽斯和特鲁沃尔,根据人名学的研究,其人名在斯堪的纳维亚人那里就从来没有过;大商路“从瓦良格人到希腊人之路”是阿拉伯历史学家的含混不清的记载,在古代北日耳曼人的文献史料中从未提到过这条商路。接着,阿诺辛从位于诺夫哥罗德以南的伊尔门湖南岸存在着丰富的天然盐场的情形出发,认为par(瓦良格人)原是指煮盐、贩盐的东斯拉夫人,其词根Bp来源于动词pHTB(煮盐、熬盐),瓦良格人即煮盐人;“盐是中世纪早期的黄金”。

这些人在垄断了盐的生产和贸易后变得富有起来,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故被当地人称为pyc或pyc(罗斯人),意思是气粗、粗壮、富有,甚至显贵,这个词在斯拉夫语、日耳曼语(特别是哥特语)、古希腊语或其他印一欧语言中,以及在芬一乌果尔语言中都能得出类似的社会含义,而东斯拉夫人在社会上意味着普通人;《往年纪事》中记载的楚德人、斯洛维涅人和克里维奇人到所谓海对岸去邀请的瓦良格人一一罗斯人,应该就是这些住在伊尔门湖南岸的显贵,因为在古罗斯的文献中伊尔门湖就有另外的“海的,甚至是罗斯海”的名称。这样,阿诺辛就得出了瓦良格人即罗斯人是北方东斯拉夫人的结论,并与《往年纪事》中有关的记载相吻合,从而否定了瓦良格人即罗斯人是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传统论断。

如果阿诺辛的假说能够成立,那么对“罗斯”名称起源问题的研究就会有较大的突破。不过阿诺辛的假说还存在着一系列疑问:罗斯人从伊尔门湖进入诺夫哥罗德,这与《伊帕捷夫编年史》中有关留里克是从北部的拉多加城进入诺夫哥罗德的记载相矛盾;否定“从瓦良格人到希腊人之路”这条大商路的存在,证据尚嫌不足;编年史对北部罗斯地区起重要经济支柱作用的盐业生产和贸易为什么从无记载?

因为作为盐商的留里克兄弟后来显然发挥了相当重要的政治作用;如果伊尔门湖在古罗斯文献上被称为“海”,那么称之为海的应该不仅是伊尔门湖,这一地区大小不同的湖泊有近千个……俄国历史学家B.O.克柳切夫斯基在一百年前就“罗斯”词的含义写道:“到目前为止,对这个谜一样的词,无论是从历史起源,还是从辞源学意义,都还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直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名称的起源问题还是没有弄清楚。

一中其部古(高神律入,以会的受出中部発飞人第二节罗斯受洗意土会每容一般来说,超越部落关系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不仅伴随着人们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还伴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重大变化。当基督教传人罗斯地区的时候,古罗斯国家刚处于形成时期。像欧洲大多数民族一样,东斯拉夫人进入基督教文明是古罗斯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jd/1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