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划前言/Introduction

文明的碰撞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每一种设计潮流的诞生,都源于独特的艺术风尚。

设计留学生系列,聚焦海外留学归来的年轻设计师群体。中华文明深厚的人文积淀,让他们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撷取西方文化的精粹,而多年的留学经历,又为他们的设计风格赋予了独特的异域气质。这一活动的初心,不止是记录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东西方文化的互渗,更是企图发现一种崭新的设计萌芽,探寻设计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设计留学生」-VOL.09

-

????iDesign=I

梁励德(CarolynLeung)=梁

梁励德于香港长大,中学时期便留学英国,后赴荷兰代尔夫特大学修读研究生,多元的成长环境滋养了她独到的建筑观。

回溯留学时光,梁励德于学习之外,用旅行与交友填满研读生活。也因此结识现在的合伙人Ben(博德朗)、Ruben(博乐文)。三者的人生轨迹发生重叠,因可持续等设计理念的契合汇聚成「叠术建筑」。

拥有哲思深度的她,话语间常宛如春水淙淙,娓娓道来。当提及自己的追求时却又有着灼热的态度,柔中带刚。作为乐观的思维批判者,她深信着建筑造型与周遭场域融合的力量,追求可持续的建筑人居环境。

从东一时区到东八时区,这是一场跨越7个小时时差的访谈。探讨话题从设计教育到时下建筑师的发展境遇,「我很少会聊到那么深入」梁励德感慨地说道。

#留学:裹着「随意」的坚定

I:决定出国研读留学是基于怎样的一个契机呢?

梁:我大概是年读中学时就已经去英国留学了,也是因为我家人一直都在英国生活,所以自然而然选择出去了。

硕士选择去荷兰代尔夫特,是基于一次去荷兰旅游被那边的生活节奏与文化打动。比如当踏足荷兰的时候,发现当地人都喜欢骑自行车,这是他们的代步工具。类似的有很多,让我感叹专属于荷兰的自由文化,我很喜欢!

但其实,那个时候是没有特别说一定要去荷兰,一定要有留在英国,我是坚定要选择一个可以开拓我自己思路想法的地方。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Delft)

I:在本科或硕士阶段,您都坚定选择建筑学,专业的选择上您作了何考量?梁:我选择建筑学之前是有考虑过读其他专业的,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很年轻,说实话要选择一条路,明确未来想做什么的话是很难的。

最终选择了建筑是因为看到ZahaHadid的一本书,我发觉做建筑其实没有男女之分。其次建筑涵盖了生活很大部分美的细节,比如说生活方式、城市空间规划…所以我义无反顾选择了建筑,认定它是一个可以打开不同思路的专业。

I:本科在英国谢菲尔德,硕士荷兰代尔夫特理工,两所学校的教育模式有何不同?梁:英国的学习形式比较传统,当初选择谢菲尔德是因为它本着以社会生活research,去考虑每一个我们做的课题。但后来发现它的教育模式比较传统,设计思路是相对闭塞的。

在荷兰的时候,我发觉代尔夫特它有很多不同的课题可以选择,很多很创新、很疯狂的一些设计思路。所以,我最终选择荷兰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它允许我用不同的方式去打开我自己的设计思路,没有规定说只能选择一个方向做research。

?梁励德在代尔夫特(一排右一)

I: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全球位居前三,院校的排名、专业资源配置是否是您首要考虑因素?梁:对,学校的资源、教育环境,能否提供我所需要的一套学习思路都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但排名我倒是不太看重。哪怕排名第一但其他维度都不能达到我所需,我就不会选择。I:您一直有自己的坚持与想法,对自身发展是否一直都有明确的规划?梁:在年轻的时候,我倒是没给自己设限说一两个年之后要取得哪些成功。相比结果,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抓住没有受到太多社会层面的约束、规训的年轻时段,应该要把握这几年读书时间去开阔自己的眼界。I:在留学期间,是否有做过让您印象深刻的项目?梁:那个时候在一家英国伯明瀚的建筑公司里工作,在那里面学到很多。伯明瀚这个城市我本身并不熟悉,通过实习也了解到英国当地的文化,包括社会公共公寓、公共房屋的情况。

在荷兰代尔夫特的那两年,除了去享受读建筑的体验之外,我觉得去体验他们的当地生活文化也很重要,他们的生活模式也会影响到我的设计。那个时候我认识了很多不仅仅是荷兰的朋友,还有国际性的朋友。大家的圈子都很紧密,大家互相帮助,会一起吃饭,周末会一起出去游乐,要享受出国的时候一种特有的体验。

比如说我会很喜欢去荷兰的博物馆、公园等等,我觉得这样也会启发到很多设计灵感。

#回国·察觉城市边界在变化I:选择回国是基于哪些思考?梁:我在英国Foster+Partner工作了三年,那个时候刚好是做深圳华润的一个项目。这让我留意到深圳、以及中国其他地方的发展。

我那个时候离开中国香港好几年,所以没有特别了解那个时候城市发展情况如何,于是干脆给自己放了大概两周的假期,到上海、中国香港等多个城市游走观察,后来发现特别喜欢北京。那里老旧胡同和新兴商圈共存,当城市之间有一些边界在变化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很有趣的城市变化。而上海和香港很类似,都已经发展到很饱满的地步。北京留给建筑师的空间较多,所以最后选择到北京。

I:回国后,发现国内外设计市场有哪些不同?

梁:Foster的时候很多项目都是要经过三四年的设计过程,有时候甚至需要十年的时间,虽然这样质量高,细节也被打磨的很好,但总体而言欧洲的设计、城市规划比较慢。你知道,建筑师出品集是很重要的,能够落地的项目才能放进自己的作品集里。

国内的设计节奏就快很多,但在有了自己的事务所之后,在项目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周期短也有很多设计想法没法落地实现。

#顺着人性,做可持续设计

I:国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jd/1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