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本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也决定写一下年这个普普通通的国庆节芹菜小朋友去了SiemReap吴哥窟这件事情。由于芹菜对于吃喝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兴趣,但是还是对吴哥文化的知识有着特别的青睐(深受盗墓笔记的荼毒),所以以下内容的出发点以及定位是:给没时间慢慢看《五月绽放》或者蒋勋的吴哥之美的苦宝宝在出发之前恶补一下功课,免得一路上花式懵圈没法跟同行的小伙伴装逼。同时粗略的记录本人的行程安排。还有就是晒晒靓照,这个无关紧要,忽略之。

行文路线是:速度介绍柬埔寨(Cambodia)历史文化目前政治制度,然后根据芹菜小朋友的路线简单的介绍每个寺庙的特点。最后有个大学经典考题:名词解释专题,用来给知识水平极度匮乏的我答疑用。

一、柬埔寨简介

1、概要(conception)旧称高棉(khmer),是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一个国家,首都金边。高棉族是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80%,少数民族有占族(Champa)、普农族、老族、泰族、斯丁族等。佛教为国教,9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占族信奉伊斯兰教,少数城市居民信奉天主教。华人、华侨约60万。柬埔寨是东南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亦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简单的拿暹粒说(我也就去过这里),堪比中国六七线城市无疑。吴哥窟周围的洗手间真是脏到让人发指的程度,除了对自己肾功能特别有自信的同学之外,建议出发之前还是不要喝太多水比较好。

2、历史柬埔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不过最主要历史可以分为阶段:起源:●扶南(Phnoon)(湖南人感觉蜜汁尴尬)公元1世纪下半叶,在今柬埔寨的南部建立了曾是东南亚早期最强大的王国之一扶南国。扶南在柬埔寨语里是山水的意思,所以也叫山国,这与印度教崇拜须弥山(Sumeru)有关就在湄公河一代,听说当时是母系时期,所以最高统治者是女王。据说这位名叫柳叶的扶南女王后来与一印籍王子合亲,从此柬埔寨开始受到印度教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吴哥窟很多壁画都是印度教神话,而且寺院内供奉的也多为印度神(女人呀~~~)。由于国势逐渐衰落,扶南国于公元7世纪为其北方兴起的真腊所兼并。公元三世纪,三国时代,东吴孙权派朱应和康泰去扶南国,写了《扶南异物志》,此书已失传,只有古书中有部分引用。魏晋南北朝开始和天朝有密切来往,主要进贡琉璃和扶南乐班。南朝时,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真谛在梁武帝的支持下翻译的大量的佛经,最后死在广州。鼎盛:●真腊对应天朝的隋唐,公元年,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II,柬埔寨的所有皇帝后面都跟varman,柬埔寨语是宝座的意思,他是让真腊王朝文治武功达到巅峰的帝王。从9世纪到15世纪初叶的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在这个时期大乘佛教(此处应该提到小乘佛教文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类型的好手)传入了柬埔寨,所以在吴哥壁画中也包含有佛教成分。阇耶跋摩二世在现今印尼做过质子,所以从印尼带回了很多当时印尼接受的印度教的系统、建筑风格、雕刻,甚至很多工匠都跟着他回来。对应回天朝,公元年,元朝铁穆耳派了周达观去真腊考察(周大使在简直就是柬埔寨的百度云,很多资料柬埔寨本身都已经没有记载了,但是还是从他的报告中找到了记录),写了《真腊风土记》军事报告。公元年,中国明朝时,吴哥被暹罗族(泰国)屠城,吴哥被弃(历史上没有记录为什么被弃城),迁都金边。衰败:●看回东亚国家衰败的套路年沦为法国保护国,年被日本占领,年日本投降后再次被法国殖民者占领,年11月9日,柬埔寨王国宣布独立。目前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为国家元首以及最高统治者,掌握军权。首相由国会选出,并且与国会,立法机关三权分立。

二、扫盲知识以及晒芹菜美照阶段D1巴肯山日落巴肯山(PhnomBakheng)是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从巴肯山顶可以居高临下遥望吴哥窟。巴肯山高65米四周有壕沟围绕,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巴肯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它是9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后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庙。被称为:第一次的吴哥(吴哥的第一次。。。)奠定了后来吴哥的基本格局。

庙山为陡峭的五级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层长76米,逐层缩小到顶层长47米;陡峭的庙山象征须弥山。庙山顶部的五座宝塔(这种梅花形的布局在后来的吴哥建筑中还是很常见的),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台基四边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层石阶,每层十级,直通寺顶平台,每层石阶左右,守护著一对狮子。

D2皇家浴池srassrang日出——angkorwat(12世纪)——巴戎寺(Bayon)(12世纪末)——空中宫殿(Phimeanakas)——战象平台(TerraceoftheElephants)和癞王平台(TerraceoftheLeperKing)

吴哥通王城又叫大吴哥,始建于9世纪,占地近9平方公里,是国王阇耶拔摩七世所建的国都,也是吴哥文明光辉时代结束前的最后国都。是个非常多的有特色的寺庙的集合。相比较一下小吴哥,那么就是特指AngkorWat了。

据元朝使节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所形容,十三世纪末年的大吴哥城到处繁华热闹,建筑物金碧辉煌,较当时中国元朝的城市也毫不逊色。大吴哥城共有五道城门,门上四面皆刻有佛像,门外两旁是长长的一排石像,本身已是著名的景点。

1、皇家浴池举行沐浴仪式的场所,和其它大水池一样,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庙,现在只剩下了石基。当水位低的时候,可以看到池中央的寺庙露出水面。皇家浴池是吴哥窟看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在这里看日出的人不多,而可供作为前景陪衬的水面比吴哥寺大的多。

2、Angkorwat(12世纪)吴哥窟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三层围墙里面梅花五点状的塔,已经成为了标配)。祭坛由三层长方形(层层叠叠状犹如丹麦手撕卷)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3、巴戎寺(Bayon)

巴戎寺(Bayon)以佛面塔、回廊壁画而著名,因为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笃奉佛教,整个寺庙采用佛教教义的须弥山(世界的中心)为概念而起造(也是用了AngkorWat的标准化设计)。中央拔尖、磊磊环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须弥山;四面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城墙与第二层建筑之间的环沟空地,代表大海。当时的高棉民众也信奉印度教,巴戎寺(Bayon)的宗教图像以佛教为主,融合印度教,是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藉由宽大的宗教政策,让民心回流国王权力中心的缜密考虑。

共分三层,下两层为正方形,外侧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顶层为圆形,树立佛塔。从外观上看,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最高处是一座涂金的圆形宝塔,它建在两层空心的台基之上。按照宗教意识,这表示天上的佛与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周围建起了48座大小不一的宝塔,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中心宝塔。每一座宝塔上四面佛的原型就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这就是传说中高棉的微笑,佛不语只偷笑),所有来这里朝拜景点内景的臣民都惊奇地发现,原来菩萨就是自己的国王,而这样的国王当然是必须效忠和敬仰的。

巴戎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应有尽有。庙宇的建筑结构相当复杂,经多次重修、改建和增建,现在的建筑事实上是由两座不同时代和造型的寺庙叠加而成的,有人曾把它比作"人用手塑造和雕刻出的一座山峰"。

巴戎寺(Bayon)的浮雕包括两个画廊,内画廊所雕的是印度神话,外画廊所雕的则有日常生活,诸如街市情景、打鱼、节日庆祝,有斗鸡、玩魔术等,现在所残存的浮雕,与其它吴哥古迹有很大的不同。外画廊描述当时人的日常生活,如送礼、生产、杂耍、建筑、拜神、煮饭(也有中国人)等种种生活故事的描述。也有历史性场面,描述各场战役的经过。吴哥王朝留下的文字纪录相当稀少,也难以辨识、了解,巴戎寺(Bayon)的壁画,为后代研究吴哥王朝的学者,提供一个相当可贵的历史线索,巴戎寺回廊有关描写当时的市场、打猎景况的浮雕,是得以了解庶民的生活的宝贵资料。

4、空中宫殿(Phimeanakas)——战象平台(TerraceoftheElephants)和癞王平台(TerraceoftheLeperKing)(空中宫殿其实想去看的,但是被围起来了所以看不到,其他俩terrace就属于走马观花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午的时候看简直热哭,差点要化成一缕青烟飘走)

先看看空中宫殿。空中宫殿(Phimeanakas),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位于吴哥城中巴云寺西北,巴普昂寺东北。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II)在位时(年-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周达观说:“闻内中多有竒处,防禁甚严,不可得而见也。其内中金塔,国主夜则卧其上。土人皆谓塔之中有九头蛇精,乃一国之土地主也,系女身。每夜(则)见国主,则先与之同寝交媾,虽其妻亦不敢入。二鼔乃出,方可与妻妾同睡。若此精一夜不见,则番王死期至矣;若番王一夜不往,则必获灾祸。”为啥脑海中浮现张曼玉演的青蛇的形象。其实这个九头蛇精就是Naga本蛇,有3/5/7/9头之分,至于为什么是基数,因为柬埔寨人民觉得基数源于1,代表了无尽(回想起彼得蒂尔跟马斯特斯的从0到1这本书,感觉是自己想多了)。Naga是柬埔寨的缔造者(传说他女儿跟印度还是哪里的一个王子结婚,于是他吞没了一部分的大海,出现了富饶的柬埔寨平原),掌管降雨等。后来专家解释,这里可能只是国王每晚冥想的场所。说得这么神乎其神,应该也是男人装逼以及享有个人空间的需要吧~

战象台阶(TerraceoftheElephants,又叫战象坛)建于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公元-,公元-在位)时期,用来举行游行和庆典仪式的地方,也是国王的阅兵台,大象雕塑,鼻子卷着莲花~癞王台阶(TerraceoftheLeperKing,又叫癞王坛)建于同一时期。最初在石台上发现一裸体无性器官的“男性”雕像,该男性呈坐姿,右膝抬起,右手拿一根权杖,因为他身上被青苔所覆盖或部分遭腐蚀,像是长了癞,故将此台命名为癞王台。癞王台的雕塑各式各样,运气好的去找找9头那伽,7头那伽,还有大鹏金翅鸟迦鲁达。我觉得好像埃及的鹰神荷鲁斯!

然后下午睡了一个下午。。。中午热死我。。。

D3ankorwat日出——圣剑寺——龙蟠寺——TaSomTemple——东梅奔——比粒寺prerub——斑黛喀蒂Banteaykdei——塔布隆——茶胶寺

1、圣剑寺(PreahKan)

是柬埔寨吴哥一座建于12世纪阇耶跋摩七世时期的主要庙宇。它紧邻吴哥城东北方。相传该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父亲而修建的。圣剑寺在年至年曾被修缮过。它是在12世纪时,阔耶跋摩七世为供奉自己的父亲而修建的。据说当时大吴哥城正在修建,这里就成了国王临时的住所,也就是他举行朝拜和读书的地方。在寺中有一块碑文,是阔耶跋摩七世的儿子所写。

圣剑寺规模宏大,其长方形的围墙长米、宽米。有许许多多层层叠叠的门。从东向西,一通到底,非常符合强迫症的需要。通往寺庙有四条路,在寺庙的门口立着数尊手拿长蛇搅动乳海的修罗与阿修罗,在东西两边,有一列长的砂岩石莲花墙,而莲花上曾经有佛像,但在湿婆派主持时,他们被毁坏。在圣剑寺东边入口有一座两层建筑物,相传这座房子是用来存放圣剑的,它的圆形支柱很像地中海建筑风格。从中央圣塔开始,四条狭长的走廊向各个方向延伸,并带拱顶。在圣剑寺的西面和背面则分别供奉着毗湿奴和湿婆的神龛。

2、龙蟠水池

就是个药浴中心嘛。供奉观音菩萨的中央塔被圣水所环绕,经由象、狮、马、人头注入四周的小水池。小水池中旱季种满了草药,而雨季一浸泡则成为药汤供大众洁身治疗。据说圣剑寺曾挖出过石碑记载:“一岛屹立,绿水环绕,风景宜人,凡与接触之人,所有罪恶之泥,皆将荡涤清洁,慈航普渡。”看来此汤具有治病救人,由内而外的双重功效呢~

3、比粒寺prerub

比粒寺(PRERUP)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又称变身塔。可以看到烧焦过的痕迹,千年前在此举行仪式,定是达官云集,不能随便进入的。是典型塔山建筑,基座上建造砖塔。它的结构与塔松寺(TASOM)很相似,因属红砖结构,在夕阳照耀下泛着暖暖的红;加之这里开阔的视野,吸引着一些游客在此看日落。

传说某国王在入夜之后想要自己去摘甜瓜时,被看守的园丁误认為窃贼而杀害,后来园丁就在这裡把国王的尸体给烧了,并在变身塔中的一处石池清洗骨灰。加上此别名「变身塔」让人解读為国王透过火葬的仪式变超脱肉身成神;但据现今考证,原本在这裡应该有一头神牛Nandi的雕像,而此石池其实应该只是Nandi雕像的底座~比粒寺中,虽然东南西北方都有门,但是独尊面朝东方的门為正门,因為婆罗门教认為东方是正道,非善类的鬼神是不敢从正门进入的(不行正道),所以特地将其他三个门封著,独留面朝东方的门。

4、塔布隆

诶说实在话除了有几棵树之外真的没啥故事可以讲诶。我们TukTuk车的小哥说,it’sthemostbeautifultempleinAngkorThom话说还真不觉得。可能对于朱莉本人没啥好感,然后她最近又在离婚,一度导致后补古墓丽影的时候赤裸裸的睡着。

5、一些小寺庙,没什么人的时候可以去拍照用:TaSomTemple,东梅奔,斑黛喀蒂(Banteaykdei)茶胶寺

塔逊寺,又叫达松将军庙,属于佛教寺庙,是阇耶跋摩七世在12世纪末为纪念他的父亲所建,有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吴哥王朝在全盛时期的一位骁勇之将塔逊将军所建。

东梅奔,寺始建于公元年,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II)修建的一座祭祀父母的寺庙。它位于人造东湖(EastBaray)中央的一座小岛上,当时进庙还必须乘船上岛,据考证,现在进入东梅奔寺的大门外的石台阶就是当时上岸进庙的码头。但现在湖水早已经干枯,东湖也变成了农田,昔日的小岛也已变作微微隆起几乎觉察不出的小山丘。(tips红色的建筑还是很好看的,拍照好玩)

斑黛坷蒂始建于公元12世纪中期13世纪初期,位于吴哥城东面,毗邻塔布茏寺(TaProhm)。斑黛喀蒂是一座佛教寺庙,整体采用巴戎寺(Bayon)建筑风格,类似于塔布茏寺和圣剑寺(PreahKhan),但规模较小,结构也没有前两座佛寺那么复杂。传说这里是国王跟皇后沐浴祈祷时休息的地方,建造时间大约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之间砂岩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很多人都说它就是塔布隆(TaProhm)的缩小版年的时候这里发掘出多尊是佛像,从此斑黛喀蒂在吴哥名声大噪。

茶胶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一座金刚宝座塔式庙宇,位于吴哥城东、塔布茏寺西北。寺庙于年由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V)兴建,但半途而废。茶胶寺遗迹可见祭坛上的五座密檐式方塔,是高棉的第一座全砂岩石建筑,坚硬的长条青石,整齐的堆积在三层平台上,为扇山金字塔结构,五座莲花塔底层平台长米、宽米,中央塔高50米。(是中国人在帮助修缮着,哎呦我天朝也是跨入了:列强的行列)D4女王宫「banteaysrei」(10世纪)and崩密列「bengmealea」1、女王宫

女王宫直译的名字“班蒂斯蕾”,高僧隐修的寺庙,并不是某女王住的。蒋勋形容这里的浮雕是“刺绣般的雕刻”。这座庙宇祭祀因陀罗大神和湿婆神,与创造和毁灭有关。建于年的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王朝,而于2年的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V)王朝完成。这座印度教寺庙供奉着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有别于其他吴哥古迹使用青砂岩为材料,女王宫大量使用红色砂岩作为建筑材料,色彩极为艳丽,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女王宫遍布精美的浮雕,有“吴哥艺术之钻”之称。引道两边的林伽(linga),是古时候对生殖的崇拜引

2、崩密列

崩密列是苏利耶跋摩二世兴建的,风格与吴哥窟大致相同,用来供奉湿婆神。但已严重坍塌,无法修复。就是一个废墟啊,没啥故事可讲。

D5吴哥窟博物馆+回家

三、名词解释:1、须弥山印度教认为,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2、印度教三大神:

①湿婆Siva(印度三大神排名第一:战斗力极强,是个战神!像二郎神一样有个写轮眼)代表:dissolution他的故事散见于各种印度文献中。在《梵书》、《奥义书》两大史诗及往世书中都有他的神话。湿婆为印度教主神之一,与梵天、毗湿奴齐名。据说他有极大的力量,曾在众神的帮助下用一枝箭毁灭了金、银、铁三个恶魔建造的都市,即三都的破坏,因此湿婆也有三魔城毁灭者之称。传说,其妻雪山神女从后面用双手捂住湿婆双目,顿时,从湿婆额头出现第三只眼。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毁灭一切的神火,在宇宙周期性的毁灭之际,他会用这只眼睛杀死所有神和其他生物,他也曾用这只眼将作恶多端的三座恶魔城和引诱他脱离苦行的爱神烧成灰烬。另外,他还有一柄称作“比那卡”的三叉戟,是闪电的象征,标志着湿婆是风暴之神;有一口剑;一张称作“阿贾伽瓦”的弓和一根称作“卡特万伽”棍棒。此外,还有3条蛇缠在他身上,能飞快地冲向敌人:一条蛇缠在他束起的头发中,在他的头上扬起头兜;一条蛇缠在他的肩上或颈上;另一条蛇构成他的圣线。除了这些武器之外,湿婆的大部分状貌特征都强调此神凶暴的方面,他正是因此而广为人知。相传诸天神提婆和阿修罗搅乳海时浮出一种能毁灭整个世界的毒药,他吞下这种毒药,颈部被烧成青黑色,故有“青颈”之称。印度教认为“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器林伽是他创造力的象征,受到性力派和湿婆派教徒的崇拜。有一天毗湿奴与梵天起了争论,看谁更值得被崇敬。就在他们争论不休时,在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一根火柱,熊熊火焰好似要烧毁宇宙。两位大神见状大惊失色,都决定应当去寻找火柱的来源。于是毗湿奴变成一头巨大的野猪,顺着柱子向下探寻了一千年;梵天变成一只迅飞的天鹅,顺着柱子向上亦寻了一千年。但他们都没有到达柱子的尽头,于是疲惫不堪地回到原地。当他们回到出发地相见时,湿婆出现在他们面前;此刻他们才发现这根柱子原来是湿婆的“林伽”。于是两位大神把湿婆奉为最伟大最值得崇敬的神。因此,印度教的湿婆派信徒把湿婆奉为宇宙最高的神,而毗湿奴与梵天两位大神都在他之下。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有一段“恒河的起源”,这故事说,印度教大神湿婆和乌玛交媾,一次就达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众神对湿婆的生殖能力感到惊慌,就央求湿婆把他的精液倾泻到恒河之中,这就是恒河之水从天而来的原因。湿婆是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卡拉萨山修炼苦行,即是西藏普兰县的冈仁波齐峰,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力量。还是舞蹈之神,在欢乐和悲伤时喜欢跳舞,创造刚柔两种舞蹈,被誉为舞王。舞蹈象征著湿婆的荣耀和宇宙的永恒运动,运动是为了使宇宙不朽。但是在一个时代结束时,他通过跳坦达瓦之舞完成世界的毁灭并使之合并到世界精神之中。舞蹈姿态的湿婆被称为Nataraja,是流传至今的古印度湿婆像中最多的一种美国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里的湿婆像他是妖魔鬼怪的统帅。他的形象被描绘成5头3眼4手,手中分执三股叉、水罐、神螺、鼓等;身着兽皮衣,浑身涂灰,头上有一弯新月作为装饰,头发盘成犄角形,上有恒河的象征物。坐骑是一头大白牛。湿婆有“吉祥”的意味,在梨俱吠陀经中是暴风神楼陀罗的别称。一方面他是以豪雨、雷等破坏的神,另一面他是治疗疾病的治愈神。湿婆的善行之一是分布了七条圣河。恒河环绕着喜马拉雅山中梅卢山上的梵天之城,从山上汹涌奔泻而下。为了缓冲激流使之不至于酿成灾祸,湿婆站在河水下面,河水蜿蜒流经他束起的头发之后分成了7股,这7股河水便成了印度的7条圣河。②毗湿奴Visnu印度教徒中有一派——毗湿奴派(Vaishnavism)专门供奉他,全国有多座庙宇。毗湿奴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保护和维持着宇宙和宇宙秩序。毗湿奴(Vishnu)在吠陀神话中仅以跨出丈量世界的“三步”而著称,并不是十分崇高的神祇,而在印度教神话中地位却大大提高,被认为是拥有和梵天对等的地位,甚至很多毗湿奴教派的信徒认为毗湿奴的地位在梵天和湿婆之上,认为只有毗湿奴才是唯一真正的神,而梵天和湿婆等都只能算是“半神”等等(当然了,崇拜湿婆的信徒也会反过来认为自己信奉的神才是最伟大的)。在创造世界之神话的一个版本中提到:在创世之初,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毗湿奴神躺在大蛇舍沙的身上,从他的肚脐中张出了一株莲花,莲花绽放时发出了数千倍于太阳的光华,其中诞生了梵天,然后梵天再创造了世界毗湿奴是叙事诗中地位最高的神,掌管维护宇宙之权,与湿婆神二分神界权力。毗湿奴和神妃吉祥天住在最高的天宿。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雕塑的四个手臂分别代表水火土风。③梵天(是个很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神,至少在吴哥文化里面)

梵天的传统形象乃四颗头、四张脸以及四只手臂,口中不断地诵读《吠陀经》。特别在北印度,他常常有着一绺白胡须,代表他几近永恒的存在。不像其它印度教神只,梵天的手中通常没有任何武器;但他的一只手握有一支汤匙型的令牌,代表着将神圣的奶油滴入自我牺牲的火柴堆。这意味着梵天是自我牺牲的神明。他的一只手拿着一个水壶(有时是装着水的椰子壳),壶中的水代表万物初始,涵盖一切。梵天也拿着一串念珠,是他计算宇宙时间流逝的定时器。此外他也拿着象征神圣的《吠陀经》或与代表纯净的莲花。

还有个神话传说讲到梵天四个头颅的来历。梵天原来有五个头,事因毗湿奴问梵天谁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创造者,梵天说"他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创造者,因为他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创造者所以毗湿奴也应该崇拜他"梵天的话令湿婆大怒,因为湿婆才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创造者,愤怒的湿婆化身为派拉瓦(Bhairava),砍掉了梵天的第五个头,派拉瓦(Bhairava意为恐怖的杀戮者)。一说湿婆大怒时有一个神灵从湿婆的身上飞出,这个神灵就是南迪(Nandi)南迪砍了梵天第五个头,砍了梵天的头后"派拉瓦"或"南迪"犯了杀梵罪,梵天被砍的头不能离开"派拉瓦"或"南迪"的手以示惩罚,后来"派拉瓦"进了"埃罗德城"(Erode),梵天被砍的头就从"派拉瓦"的手中落下粉碎,粉碎后的碎片变成了数个"圣湖"(KapalaTirtham)。另一个版本中的"南迪"进了圣城"贝拿勒斯"(Benares)后梵天被砍的头就从"南迪"的手中落下。虽然发生了梵天跟湿婆不和的事,但最终梵天跟湿婆还是和好如初。

4、搅动乳海的故事

须弥山耸立在大地的正中央,它的山峰直插云霄,凡人是无法攀登的。须弥山上生长着各种奇花异草。又有溪流瀑布奔腾飞泻,悬崖峭壁上还镶嵌著闪闪发光的宝石,真是一座美妙的宝山。天神们富丽堂皇的宫殿就坐落在这座美妙的山上,天神、阿修罗、乾达婆和阿卜婆罗都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里。他们常常在鲜花盛开,鸟雀呜唱的丛林中娱乐和嬉戏。一次,因为一点小事,因陀罗(古印度掌管雷雨的神,坐骑是大象,经常出现在很多门楣上)得罪了敝衣仙人陶尔梵刹斯(Durvasas)--他并不知道这位正是湿婆大神的分身之一。湿婆的诅咒立刻降临,因陀罗以下的众天众,乃至三界因此失去了活力,日渐枯槁。毗湿奴司职保护之神,是公认的老好人,满口应承下来--"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一定可以恢复功力。"毗湿奴决定,让湿婆和阿修罗合作,做一场法事,求得"不死甘露(TheDewofLife)",双方共同分享,作为一个和解。

为了"公平"起见,毗湿奴告诉因陀罗:"你们天神必须允许阿修罗他们参加,均分甘露,使他们也获得永生。"接着又安慰他:"不过,根据我的先见之明,这次他们将无功而返,因为他们无缘甘露。"众天神无奈,只好答应这个条件。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天神修罗(Deva)和阿修罗(Asura)一起搅拌乳海,从中得到长生不老的甘露平均分配。

湿婆有些后悔当初的鲁莽,但无法自行破解那咒语,答应参加协助--这就是著名的神话传说"搅乳海"。

毗湿奴带着他的种种法宝、法螺、轮宝等,令诸神把草药投入大乳海,拔取曼荼罗大山(MountofMandara),作为搅海的杵。以Naga作为搅杵的搅绳。令阿修罗持龙头,诸天神持龙尾,自己化为一只大海龟(Tortoise),沉入海底承受搅杵的重量。

另一方面,毗湿奴以其大法身坐於高山之巅,以神力灌注於诸天神与龙王之身,开始搅动乳海。毗湿奴的"偏心"体现无疑--当龙王身体被绞紧时,龙口吐出毒焰和热气,把阿修罗们熏个半死。

但龙尾在空中挥舞,却形成香云,时有甘雨撒落,诸天神工作轻松愉快--当然,这也是阿修罗咎由自取,毗湿奴深知他们多疑,一开始是建议阿修罗持龙尾的。搅海的工作持续了大约几百年,搅着搅着,从大乳海里搅出一只香洁牝牛,然后搅出了天女梵琉尼(Varuni),为谷酒女神,接着是乐园大香树。

当月轮出现的时候,湿婆顺手捞了出来,当作了额头的装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Naga不堪痛苦,不慎把毒液吐进了大乳海,而这毒露,足以毁灭三界。

情势危急,湿婆毫不犹豫地取来,自己喝了下去。三界因而免受灭顶之灾,但是湿婆的喉咙因此灼成了青紫色,他因此又被称为青喉者。

搅海的工作继续进行,又搅出了七头长耳天马,成了因陀罗的坐骑。之后出现的是天医川焰(Phanwantari),手里托着"不死甘露"。最后出现的是幸运与美女神吉祥天(Laksmi),她成为了毗湿奴的妻子。

当"不死甘露"出现的时候,诸神欢欣鼓舞,阿修罗们有些不快,其中一个从天医手中抢了就跑。毗湿奴急中生智,化身一个超级美女,混入阿修罗群中跳舞,阿修罗们被她的舞姿迷惑,天神趁机拿走了"不死甘露"。

阿修罗发现真相的时候已经太迟了,他们和天神立即爆发了争夺战。但是诸天神已经喝下"不死甘露",恢复了功力。阿修罗们不再是天神的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赶回地狱容身。因陀罗则回到天界重登宝座,从此三界平安无事。

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当天神拿走"不死甘露"的时候,被一个叫罗睺(Rahu)的阿修罗发现了。也许是私心作祟,他并不声张,偷偷变成天神之身,混在其中,只求自己分到"甘露",得到"永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罗睺所做这一切,被日神苏利耶(Surya)和月神旃陀罗(Chandra)识破,他们向毗湿奴打了小报告,毗湿奴立刻射出妙化天轮(日轮/时轮),砍下了罗睺的头和手臂。

这个时候,罗睺饮下的"不死甘露"已经到了咽喉,他大吼一声,身首异处。他的身体升入天空,化做不祥的彗星记都(Ketu),头颅却得到了永生。

从此,罗睺对日神月神恨之入骨,无休无止地追逐日月,不时吞噬他们。又因为他没有身体,被吞下的日月,又从他的喉部漏了出来--这就是日蚀月蚀的由来。4、红色高棉(是非常血腥的政权~~~)红色高棉是柬埔寨左派势力。年成立时为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分支,名为柬埔寨共产党,年改名为柬埔寨民主党,年至年间成为柬埔寨的执政党,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权。在其三年零八个月的管治期间,柬埔寨估计有40万至万人死于饥荒、劳役、疾病或迫害等非正常原因,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人为灾难之一。年,柬埔寨成立审判红色高棉委员会,3年柬政府与联合国达成协议成立审判红色高棉的特别法庭。

没有啦写完啦~~~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wz/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