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一大波人的心脏都小小地紧张了一把。

一夜之间,数百位名人和企业费尽心思藏在海外小岛上的财富,被国内外媒体曝光。被曝光财富也无可厚非,顶多落个“藏富”的名头,被大家吐槽和嫌弃。

诸事无常,唯死亡与税永恒。藏富越多,向国家少交的税就越多。什么?他们每年少交的税比我的收入还要多?这让吃瓜群众怎么能忍?

11月5日,一份被称为“天堂文件”的名单,公布了各国政客、跨国企业、富豪藏在海外的财富清单。名单中既有英国女王,也有特朗普政府高官、加拿大总理密友、哥伦比亚总统等政界名人,也有苹果、Facebook等科技巨头,还有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

他们利用各类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将财富转移到某些具有税收优惠甚至免税的境外小岛上,使自己的部分资产躲避税务官员的审查,或者通过幕后交易来隐藏一些秘密交易行为。而这些藏起来的资产,就可以少交一大笔税。因此,这些在税收政策上极度优惠的地方,也被称为“避税天堂”。

这也是为何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他们的财富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其他人,因为这些人非常善于利用离岸公司和信托机构来让自己的资产免于交税。

“避税天堂”里究竟藏了多少钱?

保守估计,相当于全世界10%GDP的财富隐藏在避税天堂里,有些国家藏在“避税天堂”的财富甚至相当于该国GDP的60%。

今年的曝光,并不是头一次曝出避税天堂里的客户名单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早在年的时候,一份被称为“巴拿马文件”的报告,同样剑指各国名流和政要,他们隐藏在避税天堂的财富,突然就见光了。

全球广受客户好评的避税天堂有瑞士、卢森堡、新加坡、塞浦路斯,以及英属开曼群岛、泽西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马恩岛等等。这些区域大多靠近美国和英国的小岛国家,具有极其优惠的税收政策。

比如大家熟知的“开曼群岛”,它在年获得英国颁布的永久豁免缴税义务的法令。在这里注册的公司,只需花费5万美元,就可以申请最多20年的免税政策。这里,财产税NO!利润所得税NO!只需要交点印花税就可以了。

因此,很多大型企业都会在这些地方注册公司,所以一个在地图上几乎都找不到的小岛,出现成千上万家跨国公司,其中不乏某些国际知名企业的情况,毫不夸张,比如宝洁、可口可乐、苹果、阿里巴巴、腾讯等等。

在业务内容方面,它们也讲究术业有专攻。列支敦士登、英属特克斯以及凯克斯群岛、新加坡、迪拜这些地方主要提供保密业务。百慕大和格恩西岛锁定再保市场,开曼群岛锁定避险基金事业,泽西岛致力于英国的投资市场……

据美国经济学家Zucman在今年九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至少有8%的资产被藏起来,这些财富相当于全世界10%的GDP份额。按年的世界GDP总量计算,大约为7.45万亿美元。虽然历年数据略有不同,但大多围绕着10%上下波动。

英国研究机构TaxJusticeNetwork的调查则统计了年至年,这四十年,全球主要国家转移到避税天堂的总资产大约21万亿美元。其中资产转移输出大户有:中国(1.1万亿美元)、俄罗斯(亿美元)、韩国(亿美元)、科威特(亿美元)和巴西(亿美元)。

在这些国家中,阿联酋、委内瑞拉、沙特在避税天堂的财富在年就超过了各国GDP的60%,俄罗斯的也有接近40%的财富藏在那些小岛上。

避税手段各有高招

毕竟“避税”不等于“逃税”,把注册地落在这些号称避税天堂的公司,在避税上的原理基本类似。大多通过在这些具有税收优惠甚至是免税的国家注册壳公司,然后制造一笔境内公司与壳公司的交易,把大部分利润留在境外。

举个例子,一家在美国做玩具出口的公司,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道具做准备。于是他们生产了一批成本价为5美元/件的圣诞服装,这批服装在美国大概可以卖到8美元/件。然后,这家公司以5.1美元/件(非常接近成本价~)的价格,出售给位于开曼群岛or泽西岛or百慕大的某家玩具公司,然后,岛上的这家公司,再以7.9美元(非常接近美国市场价~)的单价,出售给美国另外一家贸易公司,这家公司再以市场价8美元卖出去。这样,不管对于出口企业,还是进口企业来说,理论上的收益都非常低,而整个交易大部分的利润,已经留在了岛上那家公司。这样,三方都完美避开了缴税环节。

年,苹果公司曾因为在爱尔兰避税而遭到欧盟严厉处罚。根据当时爱尔兰的税法,如果能证明公司在爱尔兰境外受管理,即可免税。苹果在爱尔兰开设了三家公司,都以在美国经营为由获得免税。而由于公司注册地不在美国,因此也不用向美国缴税。

避税天堂格局正在被重塑

一直以来,提到避税天堂,大多数人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一定是瑞士。瑞士一直是避税天堂界的“扛把子”。巅峰时期瑞士储藏的离岸资产占据所有避税天堂50%的份额。

为何大家都爱往瑞士跑?因为保密性好。

瑞士特殊的国际地位是它能打好保密性这手好牌的关键。瑞士是全球七个永久中立国之一,也是首个中立国。这确保了瑞士不会被卷入欧洲各国纷争或世界大战的漩涡中。

这样的中立态度也被瑞士银行贯彻到底。瑞士银行一直奉行的原则是“金钱不问来路”,不管这笔钱怎么来,来自哪里,通通来者不拒。这种方式也帮助用户合理避开了大笔的税费。

然而,自从年瑞士在避税天堂界的市场份额达到巅峰,逼近50%后,瑞士在避税方面的优势地位持续下降,而一直只有不到15%市场份额的亚洲和美国,不断抢占瑞士的市场份额,从年到年,香港的份额就翻了六倍。

随着CRS的推进,被认为是“避税天堂”的百慕大、瑞士、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马恩岛、塞浦路斯、泽西岛已经于年进行首次信息交换,而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哈马群岛等也将于年进行首次税务信息交换。

这意味着这些“避税天堂”需要将在它们那里开户的纳税居民账户信息交给加入了CRS阵营的国家。CRS将借此让在某些“避税天堂”开设离岸账户以逃避税收的行为变得更难。

富兰克林曾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死亡与税不可避免。

但对一小部分人而言,这句话暂时只说对了一半。让他们发现某些潜藏机会的,是高于常人的视野和认知。

决定财富积累速度的,可能有机遇,但更多的是你的视野和认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投资中国

创业是一种态度,我们希望陪你飞得更高

▲长按







































白驳风专家在线
昆明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wz/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