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颤抖ldquo避税天堂rdq
小编注:昨天的文章已发不出来,想看的朋友可点击菜单栏里的精选文章。 “穷人割肉缴税,富人花式避税”长期为人诟病。然而从今往后,隐匿富人们巨额财富的避税天堂,很可能将不复存在。 根据此前的安排,9月1日起,“中国CRS”正式来袭!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即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之间进行第一次互换。 说白了,其实就是这样: 外国税收居民在中国的账户信息,中国将交给他们的税务机关; 中国税收居民在国外的账户信息,该国也会交给中国的税务机关。 中国将能轻松获得对方收集到的特定中国人的金融账户信息。这堪称富人的噩梦! 从今往后,热衷在“避税天堂”开账户偷偷藏钱的有钱人,或涉及洗钱,或涉及漏税的,但凡有不合规的行为统统都会有大麻烦。 别了,跨境逃税。这次,是真的收网了!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不可避免,税收和死亡。” 然而,一直以来,很多富人都悄无声息地将从中国自己人身上赚到的血汗钱转移到了国外;还有人在海外收入不寄回中国境内,这样他们的收入就不用征税了。 据此前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年年底,仅仅从俄罗斯、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非法转移到海外避税天堂的资金,总数达到12万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一年的GDP总量! 这些人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觉得中国的税务机构想查账,其他国家不会配合的,所以无从下手。 至于他们看中的地方,便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避税天堂”,巴哈马、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卢森堡、瑞士…… 这些国家(地区)为了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繁荣本国(地区)经济,往往对各类国际商业公司、离岸公司的税负极为轻微,甚至完全免征税款。而且最重要的是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减免税务负担、无外汇管制。 富人往往会高薪聘用一些税务行业、私人银行业、会计行业和投资行业的专业能手,来为他们量身定做诸如跨国并购、地下钱庄、影子公司、比特币交易等项目来躲避监管,继而实质上完成资产转移。 需要了解的是,富人逃税这样的问题并不单单存在于中国,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各国都在想办法解决。 在年的G20布里斯班峰会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正式发布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协议,叫做共同申报准则(CommonReportingStandard),简称CRS。 简单的说,它就是各国政府互助合作,相互通报对方公民在自己国家财产信息的标准,以共同打击纳税人利用跨国信息不透明进行逃税的行为。截至年8月7日,已有个国家(地区)签署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多边主管当局间协议》。 如果你还记得此前的“赵薇事件”的话,赵薇和其老公黄有龙在开曼、英属维尔京群岛的金融账户信托、投资账户等被曝光,他们“空手套白狼”的手段让众多投资者损失,最终被罚款和禁止进入二级市场,这一切都与CRS的推进密切相关。 根据OECD(亚太经合组织)数据,截止到今年8月,已经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建立了个税务信息互换的关系,而且随着9月到来,信息的共享将更加密集。 从这个月开始,中国将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金融账户涉税信息的互换。而且,这些互换的涉税金融信息可是非常全面,如上图所示,基本把你想藏猫猫的资产,都一网打尽。 也就是说,如果你仍旧是中国护照持有者,或者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那么你在海外的金融资产对于中国税务机关来说,就是透明的了! 此前在今年3月,有媒体曝出包括香港汇丰银行、香港恒生银行等国际性大银行在内,冻结了大量海外账户。中国大陆的很多公司和名人也被香港的各大金融机构和银行约谈,要求填写《自我证明》表格,同时进行账户核实,提交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等文件,不能提供所需材料将会被冻结银行账户。 可以想象,今后,无论是那些转移资产避税的富豪,还是通过各种白手套洗钱的贪官,他们就算跑到天涯海角,其资产也将在税务机关眼皮底下无处遁形。 当然,如果你只是中国普通居民,没有海外资产,那么CRS对你没啥影响,金融机构不会收集和报送你的账户信息,更不会将其交换给其他国家(地区)。 只不过,今后当你在境内金融机构办理新开户业务时,需要声明自己的税收居民身份,一般在声明文件中勾选“中国税收居民”即可。 简而言之,随着中国打击国际避税大网的正式打开,接下来,有些富人一旦被查到在海外的巨额收入,不仅要面临巨额资金来源不明的审查,还可能面临大额的个人所得税补缴。 此时此刻,恐怕不少人已在瑟瑟发抖中....... 澳洲、新西兰的大批华人账户已被封 早在一个多月前,外媒便发布重大消息,新西兰、澳洲各大商业银行冻结了数千的账户,并要求确认开户人是否属于外国纳税人,其中也涉及到了大量的中国居民。 澳洲国有企业Kiwibank的发言人表示,银行在5月底向大约名客户发送了信件,并给客户14天的期限来补充他们所需的海外税务状况信息。 澳大利亚最大的银行ANZ表示,一周时间冻结了大约位客户的账户,并将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每周继续冻结账户。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和BNZ也做了相同的反应。 事实上,早在6月初新西兰媒体就放出消息,如果不提供涉外纳税信息,新西兰银行将冻结你的账户。从7月1日起,还没有按照银行规定,补全海外欠款的,统统冻结账户,没有人可以例外。当然,冻结账户中的资金将留在账户中,但客户无法访问。 目前,澳、新两国银行已经冻结了上千个账户,而范围仍将持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都在今年9月首次交换信息的名单之中。所有在澳洲开户的非澳洲居民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生日,账户号码,账户余额还有每年出现的重大交易,另外还有银行存款账户、托管账户、保险合同等等信息都会实现中澳两国税务局的共享。 21万亿美元资产“藏”在11大避税天堂 所谓的“避税天堂”,如巴哈马、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卢森堡、瑞士等有一些共同点:对前来注册登记设立公司只收极少的年度管理费;对公司股东信息、股权比例、收益状况等给予高度保密;不征税或税负极低;无外汇管制;监管宽松。同时,在这些国家(地区)设立的公司几乎被所有国际大银行承认,可在银行开立账号。 于是,一大波想要隐藏财富、逃税甚至洗钱的“隐形富豪”来到这些避税天堂。 根据哥本哈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经济研究平台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三位经济学家的分析,全球企业一年的利润为11.万亿美元,其中85%由当地公司创造,其余15%由外国控制公司创造。 然而,在外国公司获得的1.万亿美元利润中,近40%即总额达到亿美元,已转移到其本国以外的其他税收管辖区。 其中92%转至11个国家,这些国家随后获得了臭名昭著的避税天堂称号。美国是转移利润最大的国家,利润转移高达亿美元,其次是英国亿美元,德国亿美元。这三国也是巴拿马文件中利润转移至避税天堂损失最大的国家。 对于较小的国家来说,转移到国家的利润几乎与该国所有企业利润的总和一样多,这正好说明了为什么成为避税天堂可以吸引他们。与较大的经济体相比,百慕大当地利润为96%,加勒比为95%和马耳他为86%,尽管爱尔兰,瑞士和新加坡等国家仍有超过50%的国内利润转移。 据估计,这些避税天堂的资产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不受税务人员管辖。 就个人财富方面来看,据BusinessInsider去年9月援引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GDP总和约为75.6万亿美元,也就是说,超级富豪们隐匿了约7.5万亿美元的财富。 形势严峻,CRS的出台,也正是为了打击这样的海外账户避税问题。有人可能要说那把资产转移到非CRS成员国就好了。据了解,暂时没有签署的不代表以后不会签署,现在已经有了信息互换标准,只要签署协议,信息就可以随时交换。 延伸阅读 叶檀:财富裸奔!高收入阶层就当自己一半的财富已经消失了吧来看国人在境外最热衷的三款投资产品,都有问题。 第一,到香港买保险。 为了家人生活有保障、进行本外币资产配置,很多内地人热衷到香港买保险。 香港保险业因为内地资金洪流,迎来黄金时代,总额非常大,增速非常快。 6年激增8倍。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到香新买保单费总额亿港元。9年,同口径保单费总额仅30亿港元,年达到亿。 根据香港保监会数据,年内地人士到香港的新增投保保费金额,同比翻番,超过亿!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亿港元,虽然同比下降30.1%,占香港个人寿险业务总新造保费依然高达32.6%。 9月1日,中国将《公约》效力正式扩大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两地。翻译成大白话,香港和澳门在CRS下的税务信息交换方式发生改变,从传统双边协定转变为多边税收征管MCAA模式。说句人话,你在香港的存款、保险等等协议内的信息,都要被交换了。 在香港购买的保险会不会被征税呢?就当会征税吧,因为大数据已经被掌握。 年6月30日生效的《年税务(修订)(第3号)条例》,为香港进行自动交换数据订立了法律框架。香港税务局要求香港保险公司收集税务状况等相关资料,向香港税务局申报,保险公司陆续更新了相应规则。 从年12月1日起,内地新投保客户必须采用新版表格和新的开户程序。 从年1月1日起,年年底前没有批核的新投保申请,均须严格符合CRS规定方可获得签发保单,投保人可能被要求提供其他税务居民身份的资料。 对于年1月1日前已生效的保单,客户需要到相应保险机构完成自我证明。 从年9月1日起,内地香港次自动交换数据。CRS实施后,在港所购保单的保单号、保单金额、委托人以及受益人的姓名、出生日期等信息都将被披露。 如果你买的是小额的重疾险就算了,如果是大额保单(万美金以上),有在特定保险机构开设有现金解约价值的保险业务,保单信息就会被交换至内地税务机关。 现金解约价值,就是你退保产生的现金价值。你买了二十年的投资险,有可能现在没有什么现金解约价值,一旦二十年之后有了,就会被税务局盯上。实际上,买万美元以上的保险,就是重点盯防目标。 在香港,保险是免税产品,但保单信息被披露给内地税务机关,内地税务机关会不会征税,什么时候征税,按什么税率征税,着实难说。这是喉咙里拔不出来的一根刺。 第二,到澳洲、新西兰开设银行帐户投资。 以下新闻已经刷屏,可见大家有多恐慌。 大批华人账户被封。一个多月前,外媒发布重大消息,新西兰、澳洲各大商业银行冻结了数千的账户,并要求确认开户人是否属于外国纳税人,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中国居民。 澳洲国有企业Kiwibank发言人表示,银行在5月底向大约名客户发送了信件,并给客户14天的期限来补充他们所需的海外税务状况信息。 澳大利亚最大的银行ANZ表示,一周时间冻结了大约位客户的账户,并将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每周继续冻结账户。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和BNZ做出相同反应。 6月初,新西兰媒体披露,如果不提供涉外纳税信息,新西兰银行将冻结你的账户。从7月1日起,如果还没有按照银行规定,补全海外欠款,冻结账户,无人例外。冻结账户中的资金将留在账户中,但客户无法访问。 澳大利亚、新西兰曾经是中国居民的重要移民地,也是资产配置的重要地区。现在,通过信息差避税已经行不通。 中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都在今年9月首次交换信息的名单之中。所有在澳洲开户的非澳洲居民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生日,账户号码,账户余额还有每年出现的重大交易,还有银行存款账户、托管账户、保险合同等等信息都会实现中澳两国税务局的共享。 不必中国税务部门征税,严厉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监管政策,已经对外国纳税人亮出红灯。 从理论上来说,在海外购买的房产不纳入披露的信息,还是可以避税。可澳大利亚、新西兰根本不允许外国人大规模购买房产,他们怒了。 有在澳州买房的人说,今年澳大利亚最大的银行联邦银行(CommonWealthBank),由于在反洗钱方面违规被澳大利亚政府罚款7亿澳币。 从年左右,大量外国投资者(主要是中国投资者)进入澳洲房产市场造成房价飞涨,澳洲连续两届政府强硬要求澳洲本土四大银行,严格控制对海外收入人士发放房贷的比例,即使银行家和开发商多次向政府施压,政策也没有放松。 根据澳大利亚法律,除特定情况外,非澳大利亚公民只能购买新建住宅,不得购买二手房;若购买新房,必须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批准。年12月,澳大利亚自由党政府就出台新规定,外国公民一旦被发现违规购置住宅,将面临至多3年监禁或13.5万澳元罚款;非法置业的外国企业将被处以最高67.5万澳元的罚款。 年,新南威尔士州向外国投资者征收了双倍印花税,有三个州印花税大幅上涨。维多利亚州则在今年对空置物业征收了一项空置税。 新西兰的举措极富戏剧性,禁止几乎所有外国人购买当地房产。 今年8月,工党政府通过一项立法《海外投资修正案》(OverseasInvestmentAmendmentBill),新西兰永久居民和居留类签证持有者,可在无需征得同意的情况下购买住房。 得益于国际贸易协定,来自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公民和永久居民仍能购买新西兰房产。其他外国人,做梦去吧。 外国人莫名其妙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银行帐户上拥有大笔资金,当地银行为了避免惹祸上身,查得特别严。 第三,在避税天堂设立信托、设立空壳公司。 地球是个村,从税收上来说,确实如此。 以前避税天堂是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这些地方。现在,公开资料显示,早在年9月,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卢森堡等“避税天堂”就已经进行了第一次信息交换。截至年8月7日,已有个国家(地区)签署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多边主管当局间协议》。 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在今年9月同其他CRS参与国完成第一次信息交换,还包括新加坡、巴哈马、巴林……共47个国家和地区。 你不去香港、不去英国、美国,偏偏去巴哈马、瑞士开个户,设立一个不怎么运作的公司,设立一个信托,这样的公司和富豪会引火上身,是几个意思啊? 从避税天堂被反洗出来的钱,估计会高达几万美金。信托还是有隐密性,可是对税务机构不存在隐秘了,你还隐秘个什么。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财富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数字,富豪们,准备好自己的财富失去一半,为社会做点贡献吧。 中国新的个税法,首次引入反避税条款,意味着对高净值人群强化征管。根据中国人大网公布的修改后的个税法,新增了的反避税条款作为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乖乖,如果避税被查实,不光要补征税款,补征的税款还要加征利息。 估计,以后下面几种做法会大行其道。 1,一个家庭分居两个国家,老婆孩子移民,自己在国内踏实做企业。 2,选择拥有一个非全球征税国家国家的护照(格林纳达、圣卢西亚、多米尼克、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瓦努阿图等),并成为其税务居民,通过身份规划,合理避税。 3,有人会争破头移民美国。 美国不在CRS的个签约国家和地区之列。 美国牛,实际上,美国税务早有自己的“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FATCA),美国想征税,想换信息,分分钟的事。 4,中国新个税法的税收居民身份判定标准,使用天划分的国际通行惯例。好吧,以后到天左右就出境一次,不过这也没用,因为会连续计算。 5,设立慈善基金,钱多到一定程度,像巴菲特一样,做慈善吧。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ls/3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看惯了人山人海,看一回真正的大海
- 下一篇文章: 扒一扒真实的七中国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