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自年创立以来,迄今已有多人获得此奖。世界文坛群星璀璨,有资格获得此奖的人远比得到奖的要多得多,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曾错失过15位文学大师,这不能不说是诺奖的遗憾。

被错失的15位文学大师分别是列夫·托尔斯泰、鲁迅、托马斯·哈代、契诃夫、卡夫卡、马克·吐温、欧·亨利、庞德、普鲁斯特、里尔克、高尔基、格里耶、左拉、瓦雷里、劳伦斯、伍尔夫。以下对他们都做一简介,使更多的朋友能对这些在文学界的牛人有所了解。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托马斯·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诗8集,共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契诃夫(--),全名叫安东·巴浦洛维奇·契河夫,19世纪末俄国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马克·土温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河夫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务员之死)等。列夫·托尔斯泰也给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为高明!”

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情绪的短篇小说《地洞》();通过小职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的长篇小说《城堡》;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本质的长篇小说《审判》等。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位人物第16名。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庞德(-),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现代文学领军人物。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先后就读于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哈密尔顿大学。年迁居巴黎。在巴黎和伦敦期间除了继续从事创作外,他发掘和扶植人才,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为打破英美文学,尤其是英美诗歌的沉寂局面,为促进美国文学的“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主要作品有《面具》()、《反击》()、《献祭》()、《休·西尔文·毛伯莱》()和《诗章》(-)等。庞德是叶芝的学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挚友,艾略特的同学,海明威的老师,且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此4人均为现代派大家。

普鲁斯特(--),全名为瓦伦坦·路易·乔治·欧仁·马塞尔·普鲁斯特。马塞尔·普鲁斯特,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大师。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代表作品有《追忆似水年华》等。

里尔克(—),现代德语文学中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里尔克通过一生的创作实践,给诗歌开辟了新的领域。在这领域里他展示了音乐的美,又展示了造型的美,尤其是他晚期的诗歌,发挥了德语语言的功能,表达了一些难以表达的内容,因而扩大了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他的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罗伯·格里耶(-),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电影大师。格里耶的作品以他独一无二的品质和他崇高的影响而荣获年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饮誉“新小说派领袖”、“新小说教皇”、“午夜魔王”等多称号。

左拉(--),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他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启示,创作了长达万字、由20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巨著《鲁贡——玛卡尔家族》,反映了法国第二帝国时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描写罢工斗争的《萌芽》和反映普法战争、第二帝国崩溃、巴黎公社起义的《崩溃》,是其最重要的作品。年,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以左拉生前对法国文学的卓越贡献,为他补行国葬,并使之进入伟人祠。

瓦雷里(--),法国象征派大师。他的诗耽于哲理,倾向于内心真实,追求形式的完美。作品有《旧诗稿》(~)、《年轻的命运女神》()、《幻美集》()等。他的诗耽于哲理,倾向于内心真实,往往以象征的意境表达生与死、灵与肉、永恒与变幻等哲理性主题,被誉为“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

劳伦斯(--),英国文学家,诗人,20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劳伦斯的创作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影响,他的作品对家庭、婚姻和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索。其中对于情爱的深入描写,一度引发极大的轰动与争议,对20世纪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广泛影响。在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为世人留下了十多部小说、三本游记、三本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书信集。小说代表作有《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虹》、《儿子与情人》等。《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以非凡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问题,代表了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伍尔夫(年--年),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其最知名的小说有《戴洛维夫人》、《灯塔行》、《雅各的房间》。伍尔夫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她对英语语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的潜意识。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性至今仍然产生着影响。

欢迎评论,转发,收藏,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ls/1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