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库尔斯克德军堡垒行动失败和苏军发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06/8720504.html 著:戴维·M.格兰茨,乔纳森·M.豪斯 译:赵玮赵国星 引言:随着时间从(年)6月转入7月,双方大规模的准备工作都已画上句号。自年以来,德军的主要攻势还没有一次未能突破敌防御并向敌后发展胜利,但库尔斯克之战是防御方第一次可以准确预判出其突击地点(的战役)。失去突然性的德军越来越依赖于新式装备和重建的装甲师;而在苏军方面,从高级将领们积极研究德军攻势失败后如何开展首次大规模夏季攻势也可以看出他们是何等自信。 德军进攻开始时间最终被确定为年7月5日早晨。通过敌方投诚人员和己方侦察兵报告,苏军指挥员得以提前知晓德军进攻时间,准确度甚至一分不差。在德军炮兵火力准备前的一个半小时,红军炮兵就对进攻者所有可能的集结地域实施了炮火反准备。结果可谓喜忧参半——德军炮兵正在开阔地上为火力准备进行相应安排,因而损失惨重;然而在其他地方,苏军火力在多数情况下都没覆盖到德军突击部队预定的集结地点。不过,这也导致了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勉强同意将北线进攻发起时间推迟分钟,南线同样推迟分钟。即便如此,德军最初的进攻仍然组织得有些不尽人意。但由于德国空军的战术雷达提供恰到好处的预警,使相关部队做好准备,诺维科夫将军对敌前沿机场的先手空袭效果也有不足,出击的架苏军战机损失惨重。 突出部北面,莫德尔在长达50公里的正面上进攻红军第13和第70集团军,可一直没能达成突破。经过6天战斗,德军第9集团军在“斯图卡”强力支援下仅仅往中央方面军的厚重防线方向突入了8~15公里。从7月6日,即开战第二天开始,罗科索夫斯基就用坦克第2集团军及其他预备队发动一系列反突击,其高潮是发生于波内里车站及其西面的拉锯战。经过最后一次尝试,德军在损失辆坦克和伤亡人后停止了对北面的进攻;事实上,部分德军部队在开战2天后便已被迫撤退。 南面的第4装甲集团军相对要顺利一些。德国人在这里使用了新的“虎”式等重型装甲战车作为进攻矛头,那些老式中型坦克及少量可用的步兵人员输送车则紧随其后。霍特的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甚至突入纵深达35公里,进入苏军第3道防御地带;但他们最终被卡图科夫的坦克第1集团军等机械化部队挡住去路。经过和大本营的激烈讨论,瓦图京获准将这些装甲力量用于被动防御,即让坦克掘壕固守,同时对德军装甲部队的两翼不断发动反突击。这种战术通过限制苏军装甲部队的机动力抵消了德军新式坦克的优势。由于在南北两面均未达成重大战役突破,德军因此也无法实现合围及扰乱敌后方地域的目标。 7月11—13日,战斗在普罗霍罗夫卡车站这个关键的铁路节点到达关键时刻。守卫这座城镇的是近卫第5集团军所辖近卫步兵第33军。更重要的是,帕维尔·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已经离开草原方面军,在夜间向前行军公里,做好了对党卫军第2装甲军,特别是“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战斗准备。在得到额外3个机动军加强后,罗特米斯特罗夫计划采取冲锋至几百米内的战术抵消德军技术优势,这样双方坦克的主炮就都可以击穿对方装甲。7月12日,坦克第18和第29军穿过起伏的开阔地,发动了自杀式冲锋。 (上图)年在库尔斯克实施冲击的德国四号坦克 面对不到辆德国坦克,罗特米斯特罗夫出击的辆坦克中损失了辆。此外,瓦图京合围德军前锋的大计划同样由于部队之间协调不力而以失败告终。不过,苏军在普罗霍罗夫卡附近的牺牲也让己方防御部队在7月13日之前仍能打得党卫军第2装甲军几乎无法前进一步。经过持续一周的战斗消耗,德军装甲前锋逐渐无力对抗苏军新锐的坦克预备队。在分布有铁路路基和普肖尔河等各种障碍物的普罗霍罗夫卡战场及德军第3装甲军作战地域,共有辆德方和辆苏方坦克或自行火炮参战,所以过去“1~0辆坦克的巨大碰撞”的说法明显与事实不符。到7月13日,德军只有党卫军“髑髅”师和肯普夫的第3装甲军尚可继续前进,但速度十分缓慢。 德军指挥官别无选择,只能撤退。7月12日,红军开始其计划之中的战略攻势,首先就是在紧挨库尔斯克突出部、处于北面的奥廖尔突出部发动“库图佐夫”战役。由于此处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鲁道夫·施密特上将总是批评希特勒,因此在7月10日被盖世太保逮捕,这也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莫德尔除指挥自己的第9集团军外,还临时接管了第2装甲集团军。此外,第9集团军绝大部分兵力当时仍然深陷于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面的战斗中。由此一来,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后来加入的中央方面军)发动的这次进攻便正中了德军痛处。 “库图佐夫”战役中的一个战术特点后来成为苏军攻势的惯例——在实际发起进攻的前一天,每个一线师都派出了加强营夺取德军一线警戒阵地,扫清其掩护兵力,这样后续攻势就可以将精力集中于敌军主要防御地带。索科洛夫斯基上将的西方面军于7月12日在奥廖尔突出部北面发动主要突击。近卫第11集团军在首日便打开突破口,坦克第1和第5军超越友军,向前发展胜利。与此同时,布良斯克方面军在13日用第3和第63集团军发起了主攻,每个集团军都集中力量于一条9公里宽的狭窄正面战线,以在敌防线上砸出一个大洞。 鉴于敌阵地的实际纵深情况,红军没有墨守“增大兵力兵器密度”的成规。在德军防御阵地前方的每公里正面上,他们每个发起突击的师均集中了5~6个步兵营、~门火炮,以及多达18辆用于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在攻击发起前有两个半小时的炮火准备,随后弹幕向前缓慢移动,掩护进攻的步兵。得益于这种高度集中的兵力配置,雷巴尔科中将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在7月14日顺利打开了突破口,并向前推进。 苏军的攻势在整体上很顺利,唯一的例外是突出部东端。德军第35步兵军军长、步兵将军洛塔尔·伦杜利克准确预判出了苏军进攻地点,并精心将己方少量资源集中于此;这让他得以将敌军阻挡2天。在其他地方,德军的防御几乎一样坚韧。但经过数周激战后,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在8月5日进入了奥廖尔;到8月18日,布良斯克方面军已经抵达其因之得名的那座城市外围,并彻底肃清了德军在此地的突出部。总的来说,“库图佐夫”是个足以证明苏军计划和实施进攻行动的能力日渐成熟的典型例子。 对于德国人来说,更糟糕的还在后面。由于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此前并未参与库尔斯克会战的初期战斗,因此能够倾其全力发动攻势。与此同时,在顿巴斯的次要突击成功牵制了曼施泰因的装甲预备队——党卫军第2装甲军、国防军第24和第48装甲军。曼施泰因之前信心满满地认为“堡垒”行动沉重打击了防守突出部的苏军,现在他却对于先前扛住了最精锐德军进攻的同一支苏军部队能在8月(德军退却仅2星期后)转入进攻而感到震惊。 指向哈尔科夫的新攻势代号为“鲁缅采夫”,将由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从库尔斯克南肩发动,这里也是德军在“堡垒”战役期间突入纵深最远的地方。为进一步调开德军预备队,苏军在突出部西端虚构并“集结”了1个坦克集团军和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为增强效果,还发出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欺骗性无线电和虚假部队调动命令。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朱可夫会同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和科涅夫,计划用近卫第5和第6集团军(这两支部队在之前承受了德军的主要进攻)及第53集团军,一起在仅30公里宽的地段上展开进攻。 为突破德军设于库尔斯克到哈尔科夫之间的连续5道防线,这样集中步兵和炮兵是必需的。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在“堡垒”战役后补充了大量装备,此时又得到2个机动军的支援,他们将作为方面军的快速集群,通过从南面和西面合围哈尔科夫来发展胜利。卡图科夫会面向西方,建立合围的对外正面;罗特米斯特罗夫则面向城市,建立合围的对内正面。在这一主要突破的西面,第27和第40集团军将在4个独立坦克军支援下实施辅助进攻;而在东面和东南面,第69集团军和近卫第7集团军,随后还有西南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也会加入进攻。 (上图)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步坦协同作战 这三个集团军在8月3日发起的最初进攻表明苏联人的物质积累水平和攻击技巧都在逐渐进步。每个进攻的步兵师均加强有如此多的炮兵,以至于那些进攻的步兵团能得到专属的、由多个营组成的炮兵群的掩护。其他炮兵单位则提供远程火力、打击德军预备阵地,同时保留有1个反坦克群以防敌人反突击。不过和在奥廖尔一样,德军顽强的防御迫使2个坦克集团军的先头旅不得不提前加入战斗,以打开突破口。 在“鲁缅采夫”攻势发起后第三天、8月5日晚些时候,先遣坦克分队才终于抽出身来,深入德军后方扩大胜利;当天晚上,别尔哥罗德城被苏军攻克,2个坦克集团军突入了德军第一道防线后超过60公里。在接下来几天里,位于主要突击地段两侧的几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开始向前,将德国人逐渐逼退,每个集团军都在友邻单位达成突破后加入其中,就像石子被连续投入水中,使涟漪不断扩大。 编辑:童星 本文摘自《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苏德战争史》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苏德战争史指文图书东线苏德战争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64.9购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ls/10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际资管巨头景顺称要allinA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