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郭尔独身与献祭
程少为挂号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10620/9083830.html 克尔凯郭尔:独身与献祭 文/尚景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海涅在评论康德时这样说道:“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以叙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没有历史。”[1]与康德不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和他的经历存有直接的关系,他将私人化经验上升为人类存在的“诸阶段”,用道成肉身的方式书写自我哲学。他在日记里说道:“我所写的一切,其论题都仅仅是而且完全是我自己。”伊利亚德(Eliade)、斯塔普(MarkStapp)等人认为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作品如《非此即彼》《恐惧与颤栗》《致死的疾病》具有奥古斯丁《忏悔录》的特征,是克尔凯郭尔“在自己后来的生涯中,为年轻时轻率之举做出的激烈反应”[2]。 克尔凯郭尔忏悔的对象是他主动解除婚约的蕾吉娜(RegineOlsen),他把对两人爱的思考放到哲学体系中,几乎贯穿于所有的作品。就思想而言,对克尔凯郭尔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和黑格尔,但就“个体存在”而言,对克尔凯郭尔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父亲和蕾吉娜。克尔凯郭尔曾说过:“我是怎样被教育成作家的……归功于我最感激的一位老人和我欠情最多的一位年轻姑娘……前者以他高尚的智慧来教育我,后者则以她的那种缺乏理解的爱来教育。”[3]其中蕾吉娜对他的影响无疑更大,他称自己的作品是蕾吉娜的“纪念碑”,直至生命终点仍念念不忘,立遗嘱将财产赠予蕾吉娜。蕾吉娜也被视为克尔凯郭尔的“缪斯”,催生克尔凯郭尔一系列思想和著作,促使他思考两人婚恋关系中的爱情(审美阶段)、婚姻(伦理阶段)、弃绝(宗教阶段)等诸种形态,并把对爱的思考上升到柏拉图精神之恋、上帝之爱等伦理宗教问题。但克尔凯郭尔对蕾吉娜的爱情却表现为精神之恋的独身,像亚伯拉罕将最心爱的独子献祭一样,他将蕾吉娜献给了上帝。 01 年8月,克尔凯郭尔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和蕾吉娜解除婚约,此时距离他们订婚的时间只有11个月。这个事件深深地伤害了两个年轻人,但却未割断他们复杂绵长的爱情。叔本华说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可能幸福,而真正的哲学家却又不需要婚姻。克尔凯郭尔用独身(celibate)诠释自己的爱情,以弃绝替代长相厮守的婚姻,因为他认为爱情不应该在审美、伦理阶段生活之中,而应存在于宗教阶段生活中。 克尔凯郭尔和蕾吉娜第一次在罗丹姆(BoletteRardam)家庭聚会中相遇,蕾吉娜只有15岁,两人相差9岁。蕾吉娜后来回忆这次初遇给她带来“一次非常强烈的印象”。但当时蕾吉娜正迷恋着施莱格尔(FrederikJohanSchlegel)——她的家庭教师,后来的丈夫。克尔凯郭尔开始追求蕾吉娜,他的才情和智慧,打开了少女的心扉,有一天他突然向蕾吉娜求婚,克尔凯郭尔并不像《勾引者日记》中冷静的勾引者,反而显得慌乱紧张: 我们在她家门外的街上见面了。她说家里没人。我十分鲁莽,以为这是一种邀请、一次我期待很久的机会。我和她一起进屋。我们就这样站在客厅。她有些不自在。我请她像往常一样弹奏一些曲子。她弹起了钢琴;而我依然心神不宁。后来,我突然抓起钢琴上的乐谱,把它合上,冒犯地扔到一边,对她说道:“哦,我怎么关心起音乐来了呢,我要找的是你,两年来我一直在找的是你。”她沉默不语。此外,我没有做别的什么让她留下印象的事情;我只是警告她,让她当心我,当心我的忧郁……[4] 整个哥本哈根都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ls/10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深圳按下暂停键部分货代仓库已经封闭暂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