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诱发因素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218/4580446.html

普京最近发表了让乌克兰爱国者难以睡着的讲话,这个讲话和弗拉基米尔这个名字密切相关。他的原话是“乌克兰不仅仅是俄罗斯的一个邻居,而且还是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和亲人。列宁和他的追随者通过从分离俄领土创造了现代乌克兰,赫鲁晓夫不知道为什么又将克里米亚送给了乌克兰,……苏联的过去已经无法改变,但我们要直说——乌克兰可被称为‘以弗拉基米尔·列宁命名的乌克兰’,他是乌克兰的作者和建筑师。”

很多网友都知道普京的名字也是弗拉基米尔,这话的直接含义就是弗拉基米尔普京要给弗拉基米尔列宁纠错。其实这话还和两个弗拉基米尔有关,这两个弗拉基米尔才让乌克兰“是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才是普京讲话真正的自古以来根据。

这第一个弗拉基米尔就是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他是最正牌、原版的弗拉基米尔。这位爷的故事大家可以通过《维京王者之战》了解,扣除电影中神神叨叨和故意洗白的部分,它还是大致还原了历史。原版弗拉基米尔除了南征北战,完成了攻打君士坦丁堡的王者成就外,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把东正教当做国教,让罗斯人和斯拉夫人逐渐融合。

罗斯人是俄罗斯(俄罗斯是蒙古人大舌头以讹传讹的结果)的自称,它就是是诺曼的俄国发音,最早指的就是到东欧抢钱抢粮抢毛皮的维京战士,维京人首领留里克等人在东欧的土地上建立了基辅罗斯在内的众多城市。早年的罗斯人和斯拉夫人是两个不同地位的族群,罗斯人除了跟随留里克家族的定居维京人外(不包括临时打工的维京人好汉,比如挪威国王哈拉尔德),还包括大量克里维奇人、塞维里亚人、波里安人等当地带路党,他们和维京人混合形成了战士阶层——罗斯人;斯拉夫人则是居住在村落里的农民、农奴,一不小心还会被罗斯人王公抓走卖钱。弗拉基米尔引进东正教后,罗斯人和斯拉夫人的界限开始模糊,他们都以罗斯人自居,逐渐形成了罗斯人的民族认同。

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可不是俄罗斯的秦始皇,他并没有改变罗斯人的制度,死后留下了众多割据一方的后人,每隔一代人的功夫他的后人都打得热热闹闹。弗拉基米尔的后裔诞生了众多公国,这些公国原先以基辅罗斯公国为尊,因为基辅是所有的罗斯公国的都主教区(全罗斯都主教驻地),但到了12世纪下半叶挑战者出现了。那就是苏兹达尔公国的安德烈,这个孝子贤孙在年抢劫了祖产基辅,把基辅的圣母像打包带到了弗拉基米尔,并在弗拉基米尔城复制了老家基辅的教堂、金门等奇迹建筑,自说自话建立了弗拉基米尔都主教区,苏兹达尔公国也被改名为弗拉基米尔公国,这就是对俄罗斯影响深远的第二个弗拉基米尔。

弗拉基米尔公国成了罗斯公国的核心,弗拉基米尔大公也成了所有罗斯人扛把子。13世纪蒙古征服后,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册封成了金帐汗国君主的权力。为了当弗拉基米尔大公,罗斯人的民族英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不惜向蒙古人下跪。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条顿骑士团PK取胜,但遇见了蒙古人却怂的好比是赵构,表现明显不如贾似道。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诺夫哥罗德的王公,但他始终把弗拉基米尔公国看作是最重要的家业,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亲弟弟。按照蒙古人的方案,基辅罗斯和诺夫哥罗德一样属于他,弗拉基米尔属于安德烈。安德烈和罗斯人反抗力量接触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就立刻上报给蒙古人,借助蒙古人的力量拿到了弗拉基米尔。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最小的儿子丹尼尔·亚历山大德罗维奇得到了一块沼泽丛生的土地,形成了一个新的公国,这个新公国就是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公国是弗拉基米尔公国分裂出来的国家,和弗拉基米尔公国保持了良好关系。年的库利科沃之战,弗拉基米尔公国和莫斯科公国联手对抗金帐汗国,艰难取得了胜利。

库利科沃之战后,莫斯科公国的统治者德米特里吞并了堂弟掌权弗拉基米尔公国,把弗拉基米尔大公国作为“自己的世袭领地”传给了长子瓦西里一世。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和莫斯科公国合并后,弗拉基米尔的宗教地位也交给了莫斯科,莫斯科大公国的实力和号召力大增,经过数代君主的努力,莫斯科大公国合并了70多个罗斯人公国。它合并的理由都差不多,都是在上帝和东正教的名义下进行“公投”,合并的罗斯公国要承认莫斯科公国的大哥地位。

而基辅和乌克兰则在14世纪和其他的罗斯人公国分道扬镳,年还没有通辽大的立陶宛攻克了基辅,降服了大量罗斯人,随后吞并了加利奇—沃伦公国(也是弗拉基米尔后裔统治的罗斯人国)统治下的乌克兰大平原。金帐汗国和立陶宛多次交手,战果是互有胜负。到14世纪末,立陶宛公已经变成了万人口的欧洲大国,它的本族人口是30万,罗斯人万。立陶宛和波兰合并后,它又把乌克兰西部的大片土地当成嫁妆一样送给了波兰贵族。

而在乌克兰东部,照样有很多莫斯科大公国的铁杆粉丝。这些人是罗斯人后代,认为莫斯科牧首就是东正教首脑,认同统治莫斯科的沙皇。在16、17世纪乌克兰土地上乌克兰人才逐渐形成,他们说着罗斯方言乌克兰语,更相信基辅城的主教。17世纪中叶,乌克兰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扎波罗热哥萨克起义结合,建立了哥萨克酋长国。哥萨克酋长国的建立者赫梅尔尼茨基很有外交手段,也和当今的乌克兰首脑一样不把同胞当人看。他和克里米亚汗国签订盟约,让后者帮助自己对付波兰骑兵,代价就是克里米亚骑兵带着超过20万乌克兰奴隶满载而归,10万乌克兰人在迁徙途中被虐待而死。乌克兰哥萨克长期控制地带的总人口不超过万人,等于说赫梅尔尼茨基一下子就把“卖掉”相当于自己统治区内五分之一的人口。今天的乌克兰奉赫梅尔尼茨基为民族英雄,领导人也很有赫梅尔尼茨基的风采。

赫梅尔尼茨基在奥斯曼、瑞典、沙俄之间反复横跳,年赫梅尔尼茨基签署了《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将乌克兰哥萨克置于莫斯科沙皇的保护之下,从而开始了俄国对乌克兰三个半世纪的统治。在赫梅尔尼茨基起义期间,还有大量俄罗斯人不想当扎波罗热哥萨克的同胞,他们在乌克兰的土地就是今天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关于这一地区在17世纪属于谁,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历史学家吵得不亦乐乎。

但到了年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明显不属于乌克兰,它们是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共和国的领土。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共和国在苏联内战期间谁都支持过,唯独不支持乌克兰。这时候另一个弗拉基米尔出现了,弗拉基米尔列宁直接把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划给了乌克兰。

按照罗斯人和沙俄的传统,信奉东正教,把莫斯科牧首和沙皇当扛把子的政权是有资格加入罗斯人大家庭的,这是俄罗斯人普世主义和政治正确,沙俄历史上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它不符合现代人的国际观念,在俄罗斯人中却很有市场。如果普京彻底保住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那么乌克兰东部的哈尔科夫、敖德萨(它们也在年闹过独立)等地也可以按照这一传统脱离乌克兰,甚至加入俄罗斯。到那时乌克兰能保住的可能就只有中部地区了,因为波兰也可以用自古以来的名义拿回乌克兰东部的“立陶宛嫁妆”。这是以年为单位的漫长博弈,普京能走到哪一步,乌克兰会落得什么下场都不是可以轻易下结论的事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wz/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