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学历史,列宾名画伊凡雷帝杀子第二
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773.html 年5月25日,收藏于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19世纪名画《伊凡雷帝杀子》被人第二次破坏。 破坏者自称特意到画廊看《伊凡雷帝杀子》,看完后到画廊咖啡厅喝了“克伏特加酒”,因为“从来不喝伏特加”,所以“有些神志不清”,导致出现攻击行为。 破坏者波德波林告诉警方,他不同意列宾的表现手法,认为这幅画理应被毁,因为它不符合史实。一些俄罗斯历史学家曾表达类似观点,即伊凡雷帝没有亲手杀死儿子。 这幅画第一次被毁于年2月16日,当时一个手持利刀的男子来到特列恰科夫画廊,在画上划开了三条大口子,油画被粗野地毁坏了,直接导致时任馆长自杀身亡。所幸列宾当时在世,耗费12年修复这一画作。随后,画廊为画作加装玻璃保护罩。 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年1月16日-年3月28日在位),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与其第二任妻子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他的母亲叶莲娜是蒙古金帐汗国大汗的后裔,嫁给了年近50仍未有子嗣的瓦西里三世之后,终于生下了继承人。 伊凡雷帝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当时各集团激烈争权、倾轧和谋杀,对伊凡雷帝性格的形成及其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自幼即养成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激动,残忍,对贵族们镇压严厉。 年冬,伊凡雷帝突然携家眷离开了莫斯科,来到首都附近的亚历山大罗夫村,并让人送信回来:“因为不能容忍我周围的背叛行为,我不再管理这个国家,而是按上帝指引的路去走。” 他的行为在莫斯科引起了恐慌,在得到总主教对他的“有权处决任何想处死的叛徒”的许诺之后,他回到了莫斯科。 随后,他在国家推行他独创的“特辖制”,将国家领土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特辖区:主要是俄国心脏地带的领土组成,由沙皇任命的特辖军统治;一为普通区:主要为边远落后地区,归贵族领主管理,许多大贵族被从特辖区赶到了普通区,大大削弱了力量。伊凡雷帝同时组建了一支对沙皇绝对忠诚,对臣民冷酷专横的特辖军。 随后,一场场屠杀开始了,屠杀的对象主要是有实力抵抗沙皇的封建王公和大贵族。在7年间大约有多名大贵族被杀。伊凡雷帝在铲除大贵族的同时,扶植了小贵族和市民的力量,而特辖制的积极作用是消除了地方领主割据的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伊凡雷帝的另外一些暴政则只能以专制君主的暴虐来解释了。他的军队洗劫了一直有独立和共和倾向的诺夫哥罗德,估计有上万人蒙难,还有在吞并喀山汗国时对喀山人民的屠杀等。 古老的领主家庭中存活的仅有九家,大部分土地也被充公;莫斯科主教菲利普因谴责伊凡雷帝的残酷统治而被勒死。位于莫斯科红场一角的地标性建筑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就为庆祝他攻占喀山城而建,据传教堂修好后,伊凡雷帝下令弄瞎建筑师双眼,避免他再设计出同样精美的建筑。 该画选择了伊凡雷帝在日常生活中的暴行,在一次与儿子的的争吵中,伊凡雷帝用笏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这一偶然的冲动致使儿子丧命。 画家以这个悲剧场面作为描绘对象:沙皇在深红色的地毯上,紧紧搂抱着鲜血如注、因自己而丧命的儿子。在伊凡雷帝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像是在后悔,又像是在祈求儿子不要死,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种不可逆转的弑子之痛。 画家通过该作品,一方面,预示伊凡统治濒临灭亡,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要失败;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人性和兽性交织在一起。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看到这幅作品后称赞道:“好,太好了,技艺那么巧妙,又不露痕迹。” 该画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以致评论家斯塔索夫几乎每天在报纸上收集各方面的反应。油画所描绘的惊人事件,引起了官方的抗议。 俄国圣宗务院总检察官波毕得诺斯泽夫在给皇上的奏折写道:“现今艺术真是不可思议,不作一点好的榜样,却是一些带有批判和揭发倾向的赤裸裸的现实主义感情。费解的是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些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为什么要画伊凡雷帝?除了某种倾向外,找不到别的理由。” 不知这次哪位高手能修复这幅佳作?今后观众是否还能看到这幅真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wz/10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淮海经济区十家中级法院再次联合发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