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方战争,带来欧洲强国名单的变换,实现
308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00730/8078477.html 大北方战争又被称作第二次北方战争,是俄国为了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及与瑞典争霸的战争。这场战争从年开始,一直到年才落下帷幕。而战争的结果是俄国取得最后的胜利,从此称霸波罗的海,成为欧洲列强名单上的一员。而与俄国争夺霸权而战败的瑞典,从此走向衰落,从欧洲强国名单上消失。 在17世纪时,瑞典已经成为北欧地区的一大强国。追溯历史,许多地区一样,在史前时代,瑞典地区就已经有人类居住,不过真正的瑞典国家的诞生却是在公元11世纪。从史前到国家的形成,瑞典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瑞典国家形成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瑞典并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力,还是一个十分弱小国家,被迫加入卡尔马联盟,被丹麦所掌控。直到年才摆脱联盟的控制,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在16世纪时,瑞典与丹麦、波兰进行了数次战争,取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发展为欧洲北部的一大军事强国。 大北方战争此后的在由罗马帝国内战演化而来的“三十年战争”中,瑞典从德意志获得了大片领土,与此同时,丹麦和挪威在松德海峡以北的领导也被瑞典占领。另一方面,俄国因为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斯托尔博沃条约》中,失去了能够直接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瑞典反而从中获益。俄国再暂时失去实力挑战瑞典在波罗的海的霸权。 不过,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来形容瑞典与当时俄罗斯的关系最贴切不过。 生活在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是俄罗斯人的祖先,现在的俄罗斯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年以前,俄罗斯一直遭受着其他国家的蹂躏与侵踏。直到年,在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的带领下,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过这并不是俄罗斯崛起的开始,在年,戈杜诺夫的突然猝死,使得俄罗斯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直到波兰侵略并被诺夫哥罗德等人打败,赶出莫斯科之后,俄罗斯的这种混乱才终于结束。俄罗斯的崛起是在罗曼诺夫王朝诞生后开始的。也正是在罗曼罗曼王朝统治期间,发生了大北方战争。 罗曼诺夫王朝皇室年,作为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的彼得一世即位。彼得一世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五位沙皇。彼得一世从小就热爱军事游戏,登基即位之后,他对于当时俄罗斯的现状极为不满,认为俄罗斯理应成为欧洲的一大强国。他对于征服各国也充满了热忱,他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为了让俄罗斯变得强大,亲政之后,彼得派遣使团并且自己也隐瞒身份,一起前往西欧学习先进的技术,先后造访了英国、荷兰等国,尤其是他们的造船与航海技术,是俄罗斯人所缺乏的。回国时,彼得利用重金聘请了大批工匠等技术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他效仿西欧国家的发展模式,积极兴办工厂,发展国内的教育。科研以及贸易等事业,使得俄罗斯的国力逐渐增强。 彼得一世失去直接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大损失。彼得一世一直在寻找机会夺回损失并重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地位的机会。17世纪下半叶,除了波罗的海沿岸被瑞典掌控外,包括波兰在内的广大北欧地区也都受到瑞典的管控。这俨然引起了被控制地区人民的不满以及周边国家的嫉妒。 年,年仅十五岁的查理十二世成为瑞典的新王。17世纪末,探险家约翰·帕特库尔通过《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条约》,成功地将当时的俄罗斯、丹麦以及萨克森结成同盟,三国于年发动了对瑞典的进攻。 波罗的海位置图战争初期,彼得一世预订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瑞典的纳瓦尔要塞。年9月2日,彼得一世率领部队从莫斯科向纳瓦尔开进,但当俄军到达纳瓦尔并开始进攻时,年轻的查理二世突然出现在纳瓦尔地区,这完全出乎俄军的意料。过,从当时双方的火力对比上来看,俄军是占据着优势的,由于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彼得一世并没有贸然发起进攻,而是等到瑞典军队率先进攻后,才跟着应战。尽管彼得一世已经十分谨慎了,但这场战争的结果还是以俄军的战败告终。在战争过程中,俄国军队缺乏统一指挥,作战慌乱,在抵挡不住瑞典进攻时,俄国的军官选择向瑞典投降,俄军惨败,退守诺夫哥罗德。 查理十二世第二年,查理十二世在获得纳瓦尔的胜利之后,将战争矛头对准波兰,准备以武力迫使波兰退出战争,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年的6月,查理率领着瑞典大军,开始征讨波兰,一路长驱直入先后占领了科尔诺。克拉夫等地。到年,查理转战波兰西部,并在波兰建立了有自己控制的傀儡政权。不过,在查理征战波兰之际,彼得一世也从纳尔瓦之战的失败中清醒过来。他果断进行了军事改革,很快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大力招募军队,使俄军人数由4万人增加到12万,超过了瑞典的军队数量。 这一次,彼得一世选择进攻波罗的海附近的省区,这里防御相对薄弱,就留有守卫部队。彼得一世率领俄军首先侵入因格里亚和诺特堡,接着又占领了尼恩尚茨堡。为了防御可能到来的瑞典军队,他还在此修建了圣彼得堡等要塞。此后,以圣彼得堡为据点向西扩张。经过两年多的征战,多尔帕特和纳尔瓦要塞也被俄军攻下。年,俄军将瑞典军队逼退至里加。 大北方战争图一年后,瑞典军队再次入侵波兰,查理十二世在取得一系列战争的胜利之后,迫使波兰的奥古斯特二世废弃与俄国签订的盟约,而与自己签订合约,另外还逼迫其承认自己扶持的斯坦尼斯瓦夫为波兰国王。至此,查理十二世瓦解了共同反对瑞典的北方同盟,使得彼得一世不得不孤军奋战。年,查理率领军队从西里西亚向东进发,准备攻打彼得一世。彼得将俄军步兵3.5万人集中在格罗德诺,准备阻击瑞典的进攻,而骑兵则驻守在明斯克,视情况而行动。查理听闻过后,便率领军队直取格罗德诺。次年1月,查理打败了留在涅曼河的俄军守卫,逼近格罗德诺。彼得一世的军队刚刚撤走,瑞典就占领的斯摩尔冈和明克斯等地,迫使在其的俄军投降。 奥古斯特二世俄军被迫撤退后,查理决定改变自己原有的计划,不再向莫斯科进军,而是南下与乌克兰人会合。查理作战路线的变化并没有通知位于里加地区的后续部队,他人仍然按照原路线前进,这导致里加部队孤军深入,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不久,里加部队的统帅李文豪普特将军终于接到查理的命令,不过这却让他十分为难。查理让他渡过聂伯河与索兹河,南下到与自己会合,但此时这两处已经驻扎了大量俄军。最后他不得不冒着危险,渡河南下,但部队遭到严重的损失。 里加部队的严重损失,使得瑞典军队的状况并变得极为糟糕。在这种情况下,查理计划让马齐巴鼓动乌克兰的哥萨人起兵造反,并为他提供战争所需要的物资。不过,他的“造反计划”最后失败了。此时已经进入了冬天,又恰逢欧洲百年不遇的寒冬,对于瑞典军队来说,真是雪上加霜。11月中旬,查理在不过俄军威胁下强渡苏拉河,幸运的是这一次他成功了,一举击败了敌人守军,并占领了隆尼。但是胜利并没有保持多久,他就因为经受不住俄军的挑逗,轻率的出兵与俄军交战,致使隆尼被俄军占领。查理的军队被陷入流动作战状态,冬天的酷寒、饥饿以及俄军的追击,使瑞典军队遭受巨大损失,兵器大部分都被损坏,军队人数也只剩下一半左右。 在寒冷天气下作战的士兵但是,查理认为一切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冬天总会过去的,于是查理无视自己的状况,决定进攻有俄军防守的波尔塔瓦城镇。查理十二世率领着瑞典军队,对波尔塔瓦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围攻,但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查理并不愿意放弃,这使得彼得一世意识到波尔塔瓦在查理计划中的战略意义。决定调遣更多的俄军坚守波尔塔瓦,一面派部队限制敌人的补给。 年6月17日,俄军突然在波尔塔瓦的北面建立了一个营地,查理接到消息前去查看,结果被俄军发现,遭到俄军火枪手的射击,查理的腿部中枪受伤了。彼得一世知道查理受伤后,决心要在波尔塔瓦与查理进行决战。便设计诱使瑞典军队脱离阵地。 波尔塔瓦战役27日午夜,查理率领着一万两千余人,准备对俄军发起袭击,但是在瑞典人看来极为保密的行动却早已被俄军发现。战争在拂晓时分开始了,由于俄军早有准备,一开始就将查理的军队分为了两部分,使得瑞典军队失去查理的统一指挥,变成了两个独立行动的纵队,受伤的查理无法亲临战场,进行及时而又坚决的指挥,另外在经过时瑞典的罗斯将军也为严格按照查理的计划进行,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波尔塔瓦战役失败后,查理逃亡土耳其。俄罗斯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年,俄军在舰队的配合下,与瑞典舰队展开海战,打败瑞典。年,俄军在格雷厄姆岛附近又战胜瑞典舰队,直逼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年夏,俄军再次击败瑞典,这时,瑞典再无力与俄军对抗。俄、瑞双方在芬兰尼什塔德签订合约,战争结束。 两军交战战后,俄国成功跻身欧洲强国之列,而波兰则因为战争带来的损失,国力衰竭,从欧洲列强名单上被除名,由强盛走向衰落。 结语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的国际社会,国家的强大不是永恒的。哲学上说运动是事物存在的常态,所以,除了变化本身,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个国家的强大也是如此。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道理,所以提出了“居安思危”这句十分具有哲理的话,一次提醒后人,不能忘记安逸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参考资料 《世界大历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ms/10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阿根廷VS克罗地亚前瞻变阵343梅西
- 下一篇文章: 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