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middot古德曼废弃物再造术
设计师肖像 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的设计师和社区组织者劳伦·古德曼(LaurenGoodman)毕业于英国威廉姆斯和克利尔家具学校(WilliamsClealFurnitureSchool),获得了罗德岛设计学院和多伦多大学设计学院的家具设计硕士学位。古德曼于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尔的纸艺术画廊(thePaperArtsGallery)举办了她的首次个展,并在年移居加拿大,成立专注于艺术与社区交叉的自发团体“月亮姐妹团”(SisterMoonCollective)。年,她在安大略汉密尔顿参与创建了协作工作室“五点钟商店”(FiveO’ClockShop)。目前古德曼的作品已在“想要的设计”(WantedDesign)设计节、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博物馆、多伦多音乐艺术节等多地展出。 从首次艺廊个展到硕士毕业设计,这位加拿大设计新星的作品都展现出垃圾再造的无限可能性,而这些设计都不约而同地将原本硬朗的铁制品赋予色彩或曲线,形塑出抢眼的视觉性。 “普罗维登斯计划”系列 “无限的潜力被丢进了阴沟里,这些垃圾是别人的问题,或许也是我的问题。我可以发现身边事物的价值,为其创造第二次机会,而我要做的就是倾听。”这是劳伦·古德曼的硕士毕业设计“成为问题的垃圾”(ThisTrashisSomeoneElse’sProblem)中的引言。到处都是价值被低估的物品,通过非殖民化的视角重新构思物品的设计实践,古德曼试图找到长期以来被当地环境和社区管理所忽视的响应办法。这是一次“基于现场的实验设计”,提倡设计公平和社会平等,在没有使用昂贵工具、技术和材料的情况下,以并不追求精巧的设计方法探索材料搜集、家具制造和当地社区参与生产过程的替代方案。与设计工作相结合的是一系列沙龙风格的社区讨论。该系列活动旨在与更大的群体分享设计的核心思想,并建立一个以倾听和感恩为中心的非正式学习环境。这种伴随着对土地历史与土著管理的深入实践,植根于“寻求非开发性设计解决方案,突出当地社区前景,减少环境危害”的想法,该想法的产物则被古德曼称之为“成为问题的垃圾”。 “普罗维登斯计划”系列 这种想法也成为“普罗维登斯计划”(TheProvidenceProject)的核心。这是一系列实验性的家具设计,该系列的椅子和桌子全部由古德曼从罗德岛普罗维登斯地区的工业废料制成。这些家具的部件(包括钢筋、破碎的管子和金属丝)经过氧乙炔处理、锻造、焊接、铸造、喷涂等技术进行了改造,仔细观察时,才能识别出这些桌椅中的传统功能(如熨衣板的结构)。“普罗维登斯计划”旨在强调缺乏代表性的生产模式和被低估的物质资源,“我的目标是从我周围的环境中,描绘出普罗维登斯作为家具的样子。”古德曼解释说道:“我希望延长和改变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物体的生命”。 “桶底”(BottomoftheBarrel)系列 “桶底”(BottomoftheBarrel)系列是古德曼从公寓驱车几英里寻找材料灵感的创造。在一座工业园的附近,她看到了两个红色的油桶,锈迹斑斑,布满了孔洞,曾经有人用白油漆在上面涂写,里面还有一些塑料瓶在冰水中晃动。在古德曼看来,这两个油桶是如此完美、美丽,废弃的钢铁,曾经有意义,现在被遗弃,没有人留下来讲述它们的故事,但她却看到桶在她面前展开成一系列的功能物品:一张桌子、一个花盆、一个壁炉、一把椅子……人们怎么能把这么多的潜力当作垃圾丢掉呢?第二天早上,古德曼用手推车把它们带回了工作室,她知道,这些桶注定要在某个客厅里拥有第二次生命。 “桶底”(BottomoftheBarrel)系列 她先用等离子切割机取下桶的底部,这也是桶损坏最严重、最有趣的部分,然后她继续沿油桶被挤压的边缘按圆圈切割,最后将这些弧形的桶皮凹面向上放在地板上,跳上去踏平。桶底被放在火上加热,用锤子敲入事先做好的木头模具,两片桶底一个用于制作桌子的平面,另一个则做成一只巨大的碗形。随后古德曼又想到自由浇铸铜水制作桌子的方法,整个过程就像实验一样有趣——将桶底朝上,在适当的温度下,上方铜料开始滴落,沿着金属表面找到它的位置,由于生锈和反复锤打,熔化的金属像真菌似的缠绕在桶底,填满孔洞,而受热的金属一遇到冰冷的混凝土地板,无数小气泡便疯狂地爆裂。 “桶底”(BottomoftheBarrel)系列 “当我工作时,我没有问题,没有顾虑,也没有计划。我只是专心地‘倾听’我的材料,这些想法就这样出现了,就好像它们一直存在一样。”古德曼解释道。她努力为材料带来更多的价值,同时也本着自发性精神而进行工作。她形容这一过程既好玩又富有实验性,就像“桶底”的结果是一张充满了有机美学的长桌,闪亮的黑色表面上点缀着青铜色的水滴。 “有时我们做事情是因为这是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也有时我们做的事情几乎是偶然的,结果却成为我们尝试过的最有启发性的事情。这是我转变方法论的关键:放弃对过程的控制,允许对材料只做简单加工。我学会了不那么小心翼翼,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声音。我们只需要给他们生存的空间。这也是给我们自己生存的空间。” 文Article/周钰yidou 图Pictures/劳伦·古德曼LaurenGoodman 版权声明: 冬奥热门文章 “冰墩墩”为啥这么火?设计师讲述背后故事 冬奥会开幕式上,各国运动员都穿什么牌子? 谷爱凌都做设计了,设计师还能顶得住? 欢迎购买艺术与设计最新杂志 1月刊现已发行 扫码获取购买链接 艺术与设计(理论)投稿方式 艺术与设计(理论)欢迎您的来稿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东街2号 - lihongfei vip..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ly/9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苟利武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社会危机,独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