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成语房谋杜断是怎么来的吗
北京湿疹医院专家 http://pf.39.net/xwdt/210706/9150674.html 唐朝初年,唐太宗加大任用能人的力度,善于听从大臣们的意见。有一次他与房玄龄商量事情,房玄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等到杜如晦来到时,立即针对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他们两人合作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房玄龄,唐代名相。名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临博东北)人。玄龄自幼就博览经史,18岁时在本州考中进士,先后任羽骑尉丶隰城尉等职务。隋末时期李渊率兵入关,玄龄在渭北投李世民,多次跟随秦王出征,出谋划策。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的时候,他却尽力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年)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丶长孙无忌丶尉迟敬德丶候君集五人并列功臣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年)二月升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他负责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 杜如晦(~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其祖上为北周丶隋显官。唐武德元年(年)杜如晦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属官。杜如晦从此经常参与征伐和机要丶军国之事的讨论,剖断如流。后来升迁为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并以本官进入文学馆,为十八学士之首。四年,李世民成立天策府,以杜如晦为从事郎中。当时李氏弟兄间皇位继承的争夺十分激烈,太子李建成企图去除李世民的羽翼,便在唐高祖李渊前诋毁李世民的幕僚们,杜如晦和房玄龄遭到了斥逐。九年,杜如晦以谋划玄武门之变之功擢拜为太子左庶子。太宗即位后杜如晦升迁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二年(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三年,任尚书右仆射,仍领选事。四年三月卒。房丶杜为相时正值大唐建国不久。二人共掌朝政,制定典章制度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两人同心辅佐太宗治世,后世论及唐代良相,首推房丶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ls/11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多刷都不会腻的三本精品古代言情小说,让人
- 下一篇文章: 文化之窗亮一亮咱农耕文化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