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重刑犯逃到新疆,警方追凶26年,谁
北京白癜风防治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26年了,说不定他真的死了,这样调查下去有意义吗?” “犯人十分狡猾,这个信息很可能是他放出的诈死计谋,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拿到确凿的证据,将犯人追捕归案!” 面对质疑声,萧山人民警察坚定地说道。 一平静生活的不速之客 年的浙江萧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萧山的街道上小商铺随处可见,百姓都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 8月21日的清晨,萧山的人们照常开始了一天的准备工作。忽然一声惊叫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生活,引得邻里街坊纷纷前来探访。 惊叫声来自一家裁缝铺的老顾客,她按照约定时间来取她改好的衣服。和往常不同的是,原本应该一大早开门迎客的裁缝铺,今天却是虚掩着门。顾客意外之余敲了敲门,无人应答,从虚掩的门外往里看,地上还有片片血迹,却不见店主人影。 察觉情况不对,顾客马上进门查看,发现了倒在血泊之中的店主夫妇。 警车和救护车随即赶到,店主一家被送去抢救,但已无济于事。夫妻二人早已没有了生命迹象,只有他们一岁多的女儿脱离了生命危险。 听到这个结果,人们都唏嘘不已:店主夫妇平日里对人和善,又热心快肠,邻里街坊有什么困难都会赶去帮忙,到底是得罪了什么人,连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都不放过呢? 原来,裁缝铺的店主姓金,几年前,金先生带着妻子来到萧山白手起家,开了这家小小的裁缝铺。老金不仅手艺精湛,收费也很实惠。 妻子待人接物温柔大方,乐于助人。邻里街坊都很喜欢这善良勤快的夫妻俩,裁缝铺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如鱼得水的生活,让夫妻二人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小生命。妻子怀孕后,老金十分体贴妻子,为了让妻子安心待产,老金雇了几个店员来分担忙碌的工作。 只是让老金没想到的是,他这个举动,会让自己原本幸福的家庭,走上了家破人亡的道路。 二嫉妒和冲动,毁了三个家庭 年,出生自河南的方某背井离乡,来到浙江萧山打工。正逢老金的裁缝铺招人,他便和另一个外来务工的郑某一起在裁缝铺做工。 老金夫妻待人和善,对员工很好。起初方某对待工作也上进认真,但在这里做工时间长了,看着裁缝铺每天丰厚的收益,老金一家富足美满的生活,他渐渐眼热了起来,觉得目前薪水太低,想要出去再看看能赚更多钱的工作,老金对此没有异议。 方某没想到,离开裁缝铺之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过。他身无一技之长,能找到的工作不是脏就是累。打工之余,他每每想到老金一家优越美满的生活,都心生羡慕,可再看看自己,却只能干这些粗活累活来维持生计。 凭什么? 落差感日渐增加,方某不由得心生嫉妒起来。于是,一个邪恶的计划在他的心里萌芽。方某找到了之前一起在老金家务工的郑某,开始撺掇郑某,和他一起去进行他心中的“大计划”。 年8月20日,深夜。方某和郑某趁着夜色乔装打扮,持刀潜入裁缝铺。 最近的生意很好,老金都加班到深夜,他可能到死都想不明白,自己这样勤奋努力地生活着,为什么会被人莫名记恨。方某郑某闯入店内,一人挟持老金,一人在裁缝铺中搜罗财物。 因为对方手持凶器,老金虽然惊慌,却不敢反抗。他在方某挟持之下,将身上财物全数交出。可是二人举止十分可疑,店内一些重要物品存放之处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凭借着昏暗的灯光,老金认出了,这两个人就是曾经在在店里短期务工的方某和郑某。 识破二人身份的老金,愤怒的心情胜过了理智。“你们在我这做工的时候,我也算带你们不薄,你们现在怎么能来我家干这种事呢?” 被老金指责的二人瞬间惊慌,他们只是在老金做过短工,而且现在还精心乔装了一下,怎么会被认出来? 在他们的计划之中有一个被忽略的细节,老金是个优秀的裁缝,他光是看一个人的身形,就能测出对方的大概尺码。更别提他们这种有过一段时间朝夕相处的人了。 被认出的方某惊慌失措,看到老金不仅指责自己,还试图收起已交出的财物,他一时怒从心头起,举起手中的刀就冲老金刺去。 躲在里屋的妻子听到声响不对劲,抱着女儿冲出来,看到被刺伤的老金,扑上来就要救丈夫,随即也被方某刺伤。 郑某看到方某动刀后惊呆了,反应过来后,意识到二人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随即就加入了方某的犯罪之中。 或许这时,嫉妒的心理已经冲破了金钱的欲望,刺杀也变成了解恨。 “凭什么你家庭美满,事业有成!” “平日里装什么好人,假惺惺!” 二人一刀接着一刀捅进夫妻俩的身体里,失去理智后,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方某举刀就刺入了孩子小小的身体。 一家三口瞬间倒在血泊之中。 月光照不亮黑夜,恶魔为了金钱趁夜袭来,带着人命趁夜逃走。再等天亮后,这桩隐藏在黑夜下的凶杀案,曝露在了民众的眼中。 萧山警方针对案件马上出警进行调查,将案发现场周围全都封锁起来,勘测犯罪现场,对嫌疑人进行一一排查。 街上商铺众多,凶手却只抢劫了老金家,警方得出熟人作案这个结论,再从老金一家身边入手,很快就查到了曾经在裁缝铺做工,现在却失联的方某和郑某。 事情一经传播,杭州市民都愤怒了。大家都无法接受善良的人落得如此下场,纷纷请求警方快速速把凶手捉拿归案,绳之以法,还死者一个公道! 但是这可是在千禧年以前,科技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马路上更没有现在随处可见的监控摄像头,再加上犯人有计划作案,现在很可能已经逃出浙江了。这种情况下,警方追查凶手之路可谓是难上加难。 但是,为了不让死者蒙受冤屈,为了还生者一个公道,更为了给民众一个交代,让人们的生活不被坏人影响,萧山警方决定,为此事件设立单独重案小组,调集多方刑警,无论要花多长时间,不论经历多少险阻,务必要把犯人捉拿归案! 终于,在年,警方意外得知了一条案件的重要线索,有人在新疆认出,在那里打工的郑某正是几年前杀人案的通缉犯,随后将他举报,萧山警方接到举报后立即出警捉拿郑某。 郑某被捕后声泪俱下,对几年前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表示非常后悔,一时的冲动却让自己永远无法和家人相聚,几年来都惴惴不安,如同阴沟老鼠一般躲藏度日。 对于同谋方某的行踪,郑某表示二人一开始分赃后就选择了各自逃往,途中也没有联系,方某藏身在哪他也不清楚。 三年的逃亡生活,郑某最终还是迎来了死刑,这不光是郑某对死者的赎罪,也给了警方和民众一丝安慰,这么久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一点成果。 可是还有一名凶手逍遥法外!欣慰之余,警方针对案件再度出发,继续追查凶手方某的行踪。 没想到这一查,就是26年。 三跨越生死的审判 方某作为案件主谋,为人十分狡猾,多年间竟毫无线索可追溯。为了从茫茫人海中找到方某,重案小组决定从根源下手,去方某的老家。 26年间,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警察为了破解此案前往河南,到方某的儿子,小方家探访。 几十年前,方某四处逃亡,只留下寡母妻儿在家,妻子听说方某成了通缉犯,没多久就抛下儿子改嫁了。 方某作案是十几分钟的事,但却造成三个家庭的众叛亲离,家破人亡。 到如今,方某也只剩下小方这一个亲人了,让警方意外的是,二十多年,方某竟如此沉得住气,不回家来看看自己的母亲和唯一的儿子。 警方年复一年地到小方家了解情况,小方也明确表示,方某确实没有联系过他。 “我恨透了他,他犯下的错误,却毁了我一生!”小方表示,自己对方某的感情只有憎恨,是方某让他没办法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都这么长时间了,说不定他都死外面了,你们一直这样追查,有意义吗?”小方神色闪躲,向警方提出异议。 案件一年又过了一年,负责案件的警察也换了好几次,到现在,是萧山资深的刑警徐银龙和施生祥负责。 两位都是老刑警了,听小方这么说,又看小方神色有异,便心领神会。 “追查犯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但是追查结果却是给受害者一个公道,不管犯人逃到哪里,就算是死了,也得绳之以法,接受法律的审判。” 从事警察这个职业,初心不就是不让好人受一点委屈,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坏人吗?小方听到如此肯定的回答,就把自己曾经接到过的一个神秘电话,告诉了两位警察。 来电的并不是方某本人,而是一个陌生女人。女人告诉他,方某之所以这么多年没有一点踪迹,是因为他早就改名换姓,姓了王,然后一直躲藏在新疆哈密。 新疆哈密? 听到这个地名,徐银龙警官不由得眉头一跳。当初,郑某也是在新疆哈密落地网。 小方说,电话中女人说方某现在得了重病,马上就不行了,希望他唯一的儿子能去见他最后一面。 “我恨极了他,先不说不知道那个女人话的真假,就算是真的,我也不会去看他!” 小方将电话内容完完整整地交代给两位刑警。但就如小方所言,电话的真实性还有待查验。方某如此狡猾,说不定这只是他放出来的诈死计谋,目的就是让警方放松警惕,以便他能潜逃回家。 可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多年来的一点突破口。徐银龙二位警官当即决定,前往新疆哈密,一探究竟。 到达哈密后,警方最先调查了当地的各处殡仪馆,去查找几年前是否有一个王姓男子死亡。 但大千世界,王姓男子又岂只有一人?在殡仪馆众多资料中,警方锁定了其中一位已故的王某。 这个王某看起来好像和方某没有任何关系,故乡不同,年龄不同,但有一点,就是王某和方某年轻时长得很像。 只要有一点蛛丝马迹就要追查下去。通过这个王某火化同意单,警方发现了一个叫阿翠(化名)的女人,如果说打给小方的那通电话属实,那么阿翠就很有可能是联系小方的陌生女人。 两位警官马上找到当地派出所,去调查阿翠的住址。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原来阿翠在两年前也过世了。 但还有别的调查途径。如果王某是生病去世,医院保存着患者的病例信息。医院,可是已经过去了太久,医院早就找不到这个过世病人的病例了。 事件到这里又断了线索,两位警官气馁地在哈密街头叹气。徐银龙警官失神地看着人来人往的当地人,忽然,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出现。 “你有没有发现,当地人的长相和内地人不太一样?”施生祥警官点点头,等待他接下来的话。 “所以在几十年前,有陌生面孔来到哈密,是不是会格外引人注意?” 搭档瞬间明白了他的想法,“可是如果要在哈密这么大范围去搜索,会不会徒劳无功呢?” 施生祥警官的疑问是肯定的,要拿着方某的照片在如此大范围的地方挨家挨户查问,不仅吃力,还很可能是徒劳。 但这也是破解这个案件的唯一方法了。 在两位警官挨家挨户的查问中,终于,这个迷雾重重的案件迎来了第一丝光芒。 一个叫林田的人,提供了王某和阿翠的线索。林田不光认识王某和阿翠,还和他们一起相处过一段时间。据林田说,王某是来这里打工的,还带着他的妻子阿翠。 “他们只在各个地方做一些短工,赚一点钱糊口。” 经过林田的线索,警方查到了王某生前做工的地方。几经辗转,找到了案件最后的证人——小刘。 小刘说,王某在年查出了很严重的肝病,还可能具有传染性,阿翠害怕传染便离开了他,王某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是在一个出租房里。 得到这个结论,警官们都激动不已。医院已经没有王某的档案了,但是如果能在王某生活过的出租屋内找到一些痕迹,再去对比DNA,就能确定方某是否死亡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出租屋内王某睡过的床上,发现了王某生前因为病痛留下的血迹。 随后,警官立刻将样本带回萧山对比DNA,确定了方某的离世。 终于,这个尘封了26年的杀人案,正式结案。 四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 佛教中有这样一个成语,因果报应。方某因为一时嫉妒,犯下罪孽,最终妻离子散,受尽病痛折磨,客死他乡也算是对他的惩罚了。 但是,对于当事者和我们这样的旁观者来说,只觉得报应不爽。他一念之间就毁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居然在死后才绳之以法,对他来说难道不也是一种侥幸吗? 老金的女儿本来可以在亲生父母身边幸福长大,现在却承受着双亲尽失的痛苦。以及方某自己的孩子,也原本应该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却因他的贪念,让两个孩子不得不负重成长。 不过他即使是离世了,也依然得接受法律的审判。 借用罗翔老师的一句话来说,法律不是道德的标杆,而是社会的底线。去触碰底线的人就应该得到法律的审判。 警方们千辛万苦去解决案情,不光是还受害者一个公道,更是去提高大众的安全感。希望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能去遵纪守法,共同维护这份大众安全感,让大同世界不止存在于幻想之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jt/11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