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军民的生命之路,不惧生死的最好典
二战期间,苏德两军在东线战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除了双方的军队在前线浴血厮杀外,处在占领区和包围圈中的普通百姓,也遭受了他们生命中最为悲惨的境遇。炮火中一幕幕支离破碎的场景,至今让这些劫后余生之人不寒而栗。 这当中,纳粹对列宁格勒余天的围城战可以说是当中最好的代表。在当地军民顽强的抗争下,纳粹的围城战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回顾这场惨烈的胜利,位于城郊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一、生命线的选择 年9月8日,纳粹德国为了迫使列宁格勒城内的军民投降,于是在威廉·冯·里布将军的指挥下,德军将列宁格勒完全包围起来,并切断了其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狂妄的希特勒还公开地表示,要在冬宫广场上检阅自己的军队,在他的眼中,列宁格勒不仅可以被占领,必要时还可以从地球上抹掉。 为了保证当地百姓和城内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苏联决定要打通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但在选择路线上,最高统帅部却犯了难:由于德军将所有陆路通道和铁路占领或破坏,因此寻找一条现成的道路可谓难上加难。 最开始,苏联采用空投的方法进行补给。虽然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城内军民得到了约吨食物,但这些东西对于城中军民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必须要选择一个更为稳妥的方法。经过多次的协商与讨论,苏联最高统帅部最后将目标定在了列宁格勒郊外的一座湖泊上,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拉多加湖。 作为欧洲最大的淡水湖,拉多加湖1.8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绝对可以让运输部队施展出他们的力量。而且距离城市不到20公里的路程,也可以充分保证运输物质的安全和准时性。虽然德军在围困战前,就对拉多加湖及附近的水路进行了一定的封锁和限制,但为了城市作战的需要,德军无法将全部军力都布置在拉多加湖周边,这让苏联看到了好机会。 地点选择好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建设。由于天气恶劣和无法捉摸的地理条件,修建一条可穿越拉多加湖的道路,苏联官方并没有什么十足的把握。直到有关人员查阅档案后发现,一位叫扎哈罗夫的灯塔管制员经过多年观察得知:冬季拉多加湖虽然湖面不会有结冰现象,但沿湖地带却可以结冰,其厚度足以支撑人和车子自由通行。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扎哈罗夫还细心地将每次结冰时间都记录在案,最终经过调查,苏联确定了修建的日期,一场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正式拉开了序幕。 二、打不坏的生命之路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苏联就开始着手准备进行公路的修建。此时,可能是上天被苏联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列宁格勒郊外接连几天都被寒冷所包围,原本不会结冰的湖面此时也开始大面积结冰。但要想结成可供汽车所走的厚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根据调查,冰层至少需要10厘米的厚才能支撑没有货物的马车,而想要汽车行驶,冰层得至少要到20厘米才可以。 年11月19日,由米哈伊尔·穆罗夫中尉率领的马拉雪橇运输队成功地向对岸进行了试探性的物资运输,自此苏联决定利用拉多加湖对列宁格勒军民进行物质运输。但此时战事紧急,想要根据自然结冰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苏联官方决定,在冰面较厚的地方进行道路修建,地点是从湖畔的奥西诺维茨港口到湖对岸的科博纳,全路线采用公路和水运进行交叉运输。 年12月2日,经过精心规划路线,这条连接拉多加湖东西两岸的交通运输线奇迹般地如期建成。12月10日,第一批带着物质和人员的汽车顺利从列宁格勒安全撤离。此后,该路段开始陆续地进行物质的运输工作。这条战争中唯一的一条军事战略通道,在当地军民口中有着一个十分贴切的名字——生命之路。 由于冰面的厚度有限,因此每次运输时,卡车上仅能装载两箱物质;由于德军的空袭和炮击,加上冰面不可预见的危险,不少卡车都掉进了冰窟窿之中,这使得许多司机因此丧命。但为了战争最后胜利和城中军民的安危,卡车司机舍弃自己的安危,将粮食和武器源源不断地运进城中,并帮助城内军民进行撤离。 在冰面上行驶时,司机们经常边扒着车门边行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当车辆掉进冰窟窿时,司机可以迅速脱离车辆进行逃生。为了保证运输顺畅和安全,苏军在拉多加湖上设有加油站和取暖站,供过往汽车加油取暖。苏联还每隔一段距离安排军人和警察维持交通秩序,防止意外的发生;为防止湖面上的强风将汽车和雪橇吹翻在地,人们用厚厚的积雪在道路两边建起牢固的冰墙,阻挡寒冷的北风和横风的吹袭。 为了增加运输的效率和速度,苏联军民开始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路面进行加宽。并随时开拓新的线路,当路线被确定且经过了安全性测试后,人们就会用的清扫工具和推土机将路面进行拓宽,加大运输的数量。当春季到来,冰面融化后,苏联还会用内河轮渡和货船对列宁格勒进行水上航运的物资补给。 此后的日子里,生命之路历经不断的修建和扩建,最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对外物质通道。根据战后的统计,从年11月到年4月,生命之路总计向列宁格勒运送了超过35万吨的货物,其中,超过75%的货物是提供给当地军民的食品。其它的重要的物资包括汽油,发动机润滑油和弹药等;约有3.2万吨吨军事物资以及3.7万吨用于前线和海军舰队的燃料和润滑油通过该线路从城内运出,并由此运往苏联各地的战场前线,有力地保证了战争的物资供应。 三、最后的胜利 年4月23日,三辆载有洋葱的汽车成功越过了几乎融化的冰面,将最后一批补给物资成功送往了列宁格勒。年初,生命之路被另一条新路线胜利之路所取代,后者是一条连接列宁格勒和沃尔霍夫的铁路支线,这使得运输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年1月,苏军正式发动了对德军的反击作战,同时全体军民仅用17个日夜,成功将列宁格勒周围的交通路线打通,纳粹围困列宁格勒的图谋彻底宣告破产。年1月27日,朱可夫元帅指挥的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攻势顺利结束,长达天的列宁格勒围城战以苏联人民的完全胜利而落下帷幕。 据统计,在地狱般的天中,共有64万列宁格勒军民不幸丧生,这成为了战争史最为惨烈的一场围困作战。虽然苏联百姓承受了深重的苦难,但幸存的百姓没有屈服于德军的淫威,靠着战前仅有的一丝储备,以及生命之路带给他们的的信心与物质,最终使得全体军民成功支撑到战斗胜利的那一刻,挫败了德军围死列宁格勒的企图。 战后为了纪念这一惨烈的围城作战,列宁格勒被苏联政府授予英雄城市的荣誉称号。列宁格勒军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也成为了未来取得二战全面胜利的精神基础。在当年生命之路的原址上,当地军民修建了大量的纪念建筑群,包括大量的纪念碑、公路公里纪念柱和铁路纪念柱。 在拉多加湖边,有一座被称为被打破的包围圈的纪念碑,在纪念碑台座旁的花岗岩石碑上,苏联诗人布罗尼斯拉夫·科尔容留下了这样动人的诗句: 后代啊,你要知道,在那艰难的年代,我们带着对人民的忠诚,信守义务,忠于祖国,从这里,在拉多加湖的冰面上,开辟了一条生命之路,得以让生命延续。 结语 伟大的生命之路不仅是一条简单的运输之路,更是一条彰显全体军民的爱国情怀的精神之路。虽然付出了巨大牺牲,但苏联军民没有被困难的局面和战争的炮火所吓倒。反而是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最终在不屈精神的鼓舞下,德军最终只能咽下失败的苦果。 参考资料 1.《列宁格勒的土地:-》 2.《第二次世界大战编年史:》 3.《生命之路-》 4.《伟大的卫国战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jt/10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网课时代提前到来,没有网的他们能怎么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