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全毅到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并回答网友提问。潘先万摄

  7月31日,贵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全毅以“加快‘油气网’建设推动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到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并回答网友提问。

  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主持人:

  过去常说贵州能源“富煤、缺油、少气”,但是我们了解到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贵州油气产业发展非常迅速,能否先总体介绍一下我省油气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张全毅:

  贵州能源“富煤、缺油、少气”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思维定势,但随着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全线贯通和宁夏中卫至贵阳天然气管道的打通,这种能源供应格局将被打破。总的来讲,我省油气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上世纪90年代前,石油供不应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加大对贵州成品油供应,石油长期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极大改变。上世纪80年代前,贵州省城市燃气几乎空白,年液化石油气首次进入贵阳市。年10月,国家天然气主干管道中缅线、中贵线建成通气,结束了我省无管道天然气的历史。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油气产业发展,先后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油气产业发展的重要部署,仅年就出台了《贵州省天然气储气调峰和应急保障体系规划实施方案》《贵州省天然气“县县通”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通过不懈努力,我省缺油少气的历史正在逐渐改变。一是成品油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我省无炼油厂,成品油资源主要依托管道、铁路两种运输方式,从省外炼油厂调入。目前我省境内建成成品油管道4条、总长公里,建成油库22座、储备能力49.29万吨,取得成品油零售许可的加油站个,极大增强了我省成品油的供应保障能力,全省成品油库存充足、长期保持在30万吨左右,可用天数15天以上。二是天然气产业发展迅速。我省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产能建设持续推进、产量不断增长。天然气管道建设深入推进,48个县(市、区、特区)及贵安新区通天然气管道。储气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储气能力不断提升,天然气消费利用量高速增长,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并不断完善。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我省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发展目标。

张全毅:

  我省煤层气、页岩气资源丰富。根据年《贵州省煤层气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全省米以浅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0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根据年自然资源部最新评价,全省页岩气地质资源储量达9.28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受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开发成本较高,技术适应性有待提升等因素影响,我省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相对较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煤层气页岩气产业发展。年5月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4部委签署《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协同保障书》,并将相关工作纳入贵州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8月召开全省天然气“县县通”暨产供储销建设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9月调整完善贵州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机构成员及职责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能源局,12月出台《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年)》。

中石化织金煤层气项目。

  省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采取强化调度、现场督导、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等系列措施,加大推进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力度。截至年6月底,全省共设煤层气探矿权21个、总面积平方公里,累计施工地面钻井口,形成年产能万立方米,累计探明储量64亿立方米;全省共有页岩气探矿权12个、面积约平方公里,完钻页岩气调查井、探井、评价井41口,建成年产能万立方米。年1—6月,全省累计生产煤层气.4万方、同比增加.5%,利用.5万方、同比增加.2%,利用率68.3%;全省累计生产页岩气.4万方、同比增加.4%,销售利用.9万方、同比增加.7%,利用率86.1%。

  今年上半年煤层气、页岩气生产利用量呈数倍增长,这是全省能源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批示精神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深入实施我省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和振兴基础能源产业为主线,大力提升全省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煤层气、页岩气打造成全省天然气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煤层气将以纳雍—平坝矿区、盘县矿区2个国家规划区为重点建产区,水城、六枝、钟山、金沙、大方、黔西、普安等地为重点勘查开发实验区,赫章、晴隆、习水、桐梓等地为后备勘查区,实现滚动开发。到年全省煤层气建成年产能8亿立方米、年产量4亿立方米,力争年产量达到5亿立方米。页岩气将以正安、习水等为重点建产区,以道真、桐梓、岑巩等为勘探突破区,以威宁、水城、兴仁、黄平、长顺、务川等为资源潜力后备区。到年全省页岩气建成年产能14亿立方米、年产量8亿立方米,力争建成年产能20亿立方米、年产量12亿立方米。届时,我省煤层气、页岩气在天然气中占比达到20—30%左右,成为我省天然气重要组成部分,将彻底结束我省天然气主要靠外调的历史。

正安页岩气安页2井放喷现场。

主持人:

  去年我省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通知》,“油气网”作为“六网”中的“一网”,截止目前推进情况如何?

张全毅:

  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决定,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基础保障。“油气网”作为“六网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到年实现全省88个县级城区天然气“县县通”,各市(州)至少保有1座成品油油库,成品油零售网络覆盖全省所有乡(镇),新开通高速公路加油设施配套齐全的总目标。目前,从“油网”来说,我省境内建成的成品油管道,已满足全省成品油输送需求。从“气网”来说,我省还存在一定“短板”,目前我们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全力推进相关工作。

  在天然气输气管道方面,我们一是管道铺设正在加快推进。年计划建设12个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总里程.4公里,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管道铺设.6公里、占全年计划进度的25.5%,全省境内累计建成天然气输气管道公里,其中中缅线公里、中贵线公里、省内支线管道公里。二是液化天然气(简称LNG)、压缩天然气(简称CNG)供气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年计划采用LNG、CNG供气项目9个、涉及9个县,罗甸、余庆等2个县项目已经建成、实现通气目标,紫云、石阡、从江、册亨等4个县LNG项目已开工建设,榕江、安龙、望谟等3县LNG项目正在推进特许经营权出让。三是储气设施项目正在努力推进。遵义LNG储配库项目,规划储气能力.5万立方米,正在加速建设,计划年底完成主体工程;贵阳市天然气储备及应急调峰项目,规划储气能力万立方米,已经完成选址,正在办理用地手续,计划年底完成主体工程;贵阳市LNG罐箱多式联运和调峰储备项目规划储气能力万立方米,力争年底完成。

  在天然气管网建设方面,我们一是加强工作调度。通过周调度、月通报的方式,精准熟悉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和储气设施项目投资和推进情况,及时梳理掌握项目存在的问题,通报至各市(州)人民政府、各有关企业,抄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抄送各市(州)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全力推动加快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建设。二是研究解决问题。针对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和储气设施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省能源局及时组织召开15次专题协调会议,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问题解决。分别召开遵义市、毕节市、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黔东南州天然气“县县通”建设专题会议,召开贵阳市天然气储配库建设工作推进会、白云区储气设施建设专题会议等,有力推动解决项目建设制约因素。三是强化督促检查。省能源局局领导带队,6个月内、先后8次到现场调研督查。赴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开展现场调研督查,督促有关单位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四是推动责任落实。采取约谈、约见和工作提示等方式,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项目业主落实主体责任。约谈贵阳市发展改革委、贵州燃气集团、贵州广汇天然气有限公司;约见贵阳市政府副市长,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建设。向黔东南州、铜仁市、望谟县、安龙县、榕江县、石阡县、中石油贵州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贵州乌江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燃集团等发工作提示,推进工作责任落实。

施工中的普安至兴义天然气支线管道。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工作力度,深化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一是紧盯目标抓调度。对标对表,逐个倒排工期,强化清单化、项目化、实物化落实,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确保新增12个县累计60个县通天然气管道,加快推进储气设施项目建设,建成紫云等7个县LNG储气项目,实现9个县用上LNG或CNG。二是紧盯问题抓协调。及时梳理和协调影响项目进度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三是紧盯过程抓督促。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作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力争尽快完成天然气管网项目建设任务。四是提前布局储备项目。主动应对疫情影响,督促加快储备业主单位加快项目进度,提前启动储备项目建设。年储备项目13个,已经核准5个、正在办理开工手续,开展前期工作8个、计划年内核准,全力构建投资建设不断档、滚动开发不停歇的新局面。

主持人: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今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省能源要素保障特别是油气供应情况如何?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张全毅:

  能源工业是我省支柱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能源产业发展,在年机构改革中将省能源局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新组建的省能源局新增了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和煤电油运调度协调保障两大重要职责,能源行业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省委省政府寄予了厚望、给予了重托。年能源工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3%,为全省工业经济保持9.6%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正如主持人所说,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肩负“保障煤电油气供应”重担的能源系统,发扬了特别讲政治、特别讲贡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打响了轰轰烈烈的能源供应保卫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能源支持。从1月29日(正月初五)起至2月25日连续28天,采取日调度、日会商、下达工作提示、下达电煤调度令、局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督查、派员驻厂驻矿等强有力措施保障能源供应。2月15日起省调电煤实现进大于耗,21日全省基础能源产业、清洁高效电力产业率先实现%复工复产,23日大方、发耳、纳雍、盘南、桐梓等5家火电厂均脱离电煤存煤红色预警,25日电厂日进煤达到18万吨以上,全省未发生拉闸限电或错峰用电。

  疫情期间,全省成品油、天然气保供企业未停工,始终坚持“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欠费不停气”四不原则,保障油气稳定供应。全省成品油库存充足、始终保持可用15天以上,天然气供应充足、无“压非保民”,管道运行安全。为切实做好保疫情防治、保市场运转、保生活必需,省能源局积极协调中石油天然气销售贵州分公司,一是对贵州赤天化新能源有限公司从2月29日起供应管道天然气30万方/天,疫情期间价格从原定2.元/方下调为1.5元/方。二是对贵州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居民用气量中76%的价格由原定1.元/方下调为1.元/方、减少0.元/方,非居民用气量中24%的价格由原定2.元/方下调为1.元/方、减少0.元/方。

主持人:

  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促进天然气供需动态平衡,那么我省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张全毅:

  近几年,我省大力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从“产”来说,前面已经给大家介绍了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从“供”来说,主要是指管网建设,前面也给大家介绍了“气网”的推进情况。下面我重点介绍“储”和“销”。

  关于“储”。按国家要求,年我省需形成“地方政府3天日均消费量、燃气企业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根据预测年我省天然气消费约20亿立方米,据此计算全省3天日均消费量为万立方米,燃气企业年用气量5%为1亿立方米,全省累计储气能力应达到1.亿立方米。截至6月底,贵州省已形成储气能力万立方米,其中,地方政府储气能力万立方米、购买储气能力万立方米,超过“地方政府3天日均消费量”的储气要求;城燃企业储气能力万立方米、购买储气能力万方,超过目标三分之二。

清水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一角。

  关于“销”。随着我省推进实施城镇燃气工程、天然气发电工程、工业燃料升级工程及交通燃料升级工程,近几年我省天然气消费量不断增长,年消费量10.2亿立方米,年消费量14.3亿立方米,年消费量16.4亿立方米。即使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全省消费天然气7.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2.34%。随着全省天然气“县县通”工程以及城镇燃气、天然气发电、工业燃料升级、交通燃料升级“四大工程”的深入实施,“十四五”期间预计全省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率15%左右,年消费量将达到40亿立方米。

  总体来说,我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正在深入推进,我们正在努力建立健全天然气发展体制机制,为我省天然气产业健康有序安全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建立健全天然气发展综合协调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天然气供需预测预警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天然气需求侧管理和调峰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天然气供应保障应急机制。五是建立完善安全运行机制。六是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机制。

主持人: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您认为我省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张全毅:

  总的来说,我省油气产业要稳定有序协调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供应渠道多元、管网布局优化、储气调峰达标、用气安全可靠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企业储备、国家战略储备有机结合、互补联动的成品油储备体系。

  一是要增强天然气和成品油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加快省内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加快构建多气源供应格局,逐年提高中缅、中贵管道天然气下载量和LNG资源供给量,加快引进川气、渝气入黔。持续推进成品油储备项目建设,强化落实成品油企业社会责任储备。

  二是要加快打造全省天然气“一张网”。深入实施天然气“县县通”,加快实现天然气县级城区全覆盖,推动渝黔桂国家干线建设,形成以中缅线、中贵线、渝黔桂线3条国家干线、8条省级支线、45条县级联络线为骨架的天然气“一张网”。推动城镇配气管道协调发展,推进特许经营区域内的配气管道建设,持续扩大配气管道的覆盖范围和供气能力,加快实现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城区燃气供应全覆盖。加快天然气输配网络向乡镇延伸。

  三是要持续提升天然气储备和调峰能力。统筹推进地方政府和燃气企业储气能力建设,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储气设施。鼓励燃气企业、天然气大用户完善储气设施,鼓励发展多式联运LNG罐箱,支持企业通过自建合建、租赁购买储气设施和购买服务等履行储气责任。加快建设贵阳、遵义等天然气储备项目,建成1.2亿立方米储气设施,形成天然气年消费量6%的储气能力。

  四是要提高天然气消费利用水平。优化用气结构,严格遵循天然气利用顺序,确保民生用气,大力推进交通、工业领域天然气替代。实施城镇燃气、天然气发电等工程,建设天然气调峰机组、天然气分布式发电机组,推动实施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

  五是要大力提升管网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强化管道保护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出台管道保护地方性法规,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强化管网安全保护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加强管网运行设施检测检验和检查,严格日常监管,强化专项检查督查,加强高后果区管理和重大风险安全管控,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企业配齐配强人员、装备。

  目前,省能源局代省委省政府起草了《深化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加快能源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能源经济体系的意见》,已完成合法性审查,相信很快将会正式出台。

主持人:

  下面我们来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用电、用水、用气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最关心、最期盼的事项,建设天然气“一张网”是让老百姓真正有获得感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是满足老百姓对清洁高效能源需求的具体举措之一。

  建设天然气“一张网”,一是降低老百姓生活成本。一方面,接通管道天然气后,用气价格低。比如,毕节市七星关区在接通管道天然气之前,居民生活用气一立方米价格为3.9元,接通管道天然气后降为3.05元,黔西南州兴义市在接通管道天然气之前,居民生活用气一立方米价格为4.3元,接通管道天然气后降为2.88元。目前尚未接通管道天然气的黔东南州凯里市、铜仁市碧江区,采用LNG供应天然气,居民生活用气价格分别为3.6元和3.5元,远高于接通管道天然气的地区。另一方面,居民家用燃料选择用气比用电更省钱。比如,贵阳市一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为2.51元,一度电的价格0.元。一立方米天然气燃烧热值相当于10度电产生的热值,按照普通灶具热效率55%、电磁炉热效率90%计算,在获取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使用一方天然气比用电要节约成本0.46元。二是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作为南方地区,我省冬季阴冷潮湿,冬季取暖问题一直尚未完全解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通天然气之前,部分家庭采用空调、电取暖器进行冬季取暖,存在耗电量大、体感不适等缺点,而且由电暖器引发火灾、出现伤人等情况时有发生。在实现通天然气以后,部分居民已经采用天然气锅炉供暖,在降低成本支出的同时,取暖效果更是优于空调和电取暖器,让老百姓更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张全毅回答网友提问。潘先万摄

主持人:

  网友“奔奔的小可”提问,作为有车一族,想知道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贵州会如何来保证成品油供应保障能力?成品油价格会有什么变动吗?

张全毅:

  关于成品油供应,我省地处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环抱之中,四川、云南、广西炼厂的成品油加工总能力万吨左右,主要供应西南地区,区域性的成品油供应保障不存在问题,而且我省成品油主要是以管道输送保证市场供应,不受疫情影响。前面也谈到,我省已建成油库22座、储备能力49.29万吨,全省成品油库存充足,长期保持在30万吨左右,可用天数15天以上。目前我省正在积极推进新建(含改扩建)油库6座、储备能力16.45万吨,届时全省将达到65.74万吨成品油存储能力,确保企业落实社会责任储备以及生产经营库存正常周转。关于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联动,每十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在各大资讯网站都有国内成品油调价预期测算,大家可以参考。我省成品油价格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变动调整机制进行变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dechenga.com/ldcjd/4749.html